端午节被称为五毒日,五毒月和五毒日到底是怎么来了,是迷信吗?_百度知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11: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3:17
端午节,又名端五、午日、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各地习俗虽有差异,但其主要内容大同小异,如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悬挂菖蒲、艾草,给小孩带香囊、涂雄黄,吃五毒饼、咸蛋、粽子,饮雄黄酒、菖蒲酒等。
五毒日的由来,民间认为五月是毒月,初五是毒日。这个说法源自先秦时代,古人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因此,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作为不吉之日。
五月处于阳极转阴的节变之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也变得潮湿,适合各种毒虫、蚊蝇幼卵及微生物等进入大量繁殖期和活跃期。同时人体也极易受到湿热之邪的侵袭而发病。因此,在五月,人体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所以阳气外散时,内里虚弱,不适合进行泄耗的活动。也特别容易得心脏病。此月湿热加重,易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还引起口舌生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脾虚湿困或湿热下注,女性易患妇科病,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的妇科病,男性易出现精气活动受阻,所以在这个时候不容易受孕。古人认为五月(毒月)不宜行房的道理在于:端午在芒种与夏至之间,九毒日亦在夏至前后,五月即夏至前后各半月。此时阳气达于中天,而地下则阴邪外露,毒物横行,瘴气乱作,故以纯阳之毒破阴辟邪,常常用到雄黄、艾草、菖蒲等。夏至与冬至相对,正阳极反阴之时也,极而不返,则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此整个五月皆当精神内守闭关慎独、戒淫保身!《黄帝内经》中有段采用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方式,谈论了性生活的忌日。
五毒月的禁忌从五月初五端午节开始,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廿五、廿六、廿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再加上农历五月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10天。在这10天里,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切勿行淫,否则损耗精元、伐身折寿!古人认为五月(毒月)不宜行房的道理在于:端午在芒种与夏至之间,九毒日亦在夏至前后,五月即夏至前后各半月。此时阳气达于中天,而地下则阴邪外露,毒物横行,瘴气乱作,故以纯阳之毒破阴辟邪,常常用到雄黄、艾草、菖蒲等。
农历五月气温较高,食物容易腐败,人们尽量不要吃剩饭剩菜。在饮食上,尽量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烧烤类的食物。此外,还需保持心态平稳,切忌大喜大悲,焦虑郁闷。在农历五月要有意识地多喝水,避免熬夜,早睡早起。在日常生活中要谨小慎微,对脾胃多加照顾,其中,不吃凉食非常重要。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典籍《伤寒论》中讲:“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俨然将农历五月视为多事之秋,同时也形成了很多消解“毒五月”的养生之法。其中最有效最方便的一种,则是用以艾草为香,燃烧熏陶,可以达到消毒除菌、驱除蚊虫、辟邪解毒之功效。艾叶取太阳真火,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之态。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如果我们能够在毒五月点燃艾草香,便可以通过服气的方式将艾草的精华纳入体内,从而达到补阳气、祛湿邪之效;此外,将艾草香燃熏于室内,亦有驱五毒,逐蚊虫之功。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大家轻松避免五月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毒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