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三)行列式的来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0: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19:42
行列式是线性变换的伸缩因子,在“行列式的本质是什么?”中已有介绍。
本文探讨行列式的历史演变,涉及以下问题:
1 定义行列式的目的
历史上,行列式的定义旨在解线性方程组。以下方程组:
从几何上看,两个方程代表直线,解为它们的交点:
通过高斯消元法,可得到唯一解:
一般地,对于二元一次线性方程组:
如果它有唯一解,则通过高斯消元法容易得到:
对于三元一次线性方程组:
如果它有唯一解,同样可以通过高斯消元法得到:
多元一次线性方程组的解将更加复杂。简化多元一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找出其中的规律,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行列式。
2 定义行列式的思路
大家可能习惯了这样的数学:
或者矩阵乘法的定义(可参考“行列式的来历与克拉默法则”):
以上数学的剧情都是直线发展的。但行列式的定义思路较为曲折:
有点像经常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一过程。
3 低阶行列式
3.1 二阶行列式
3.1.1 定义
二阶行列式定义为交叉相乘后相减:
3.1.2 验证
再看看刚才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它的解的分母都是:
套用刚才定义的二阶行列式的规则和规则可以得到:
分子可以分别表示为:
则线性方程的解表示为:
经过验证,这样定义二阶行列式是合理的,可以达到我们预设的解线性方程组的目的。
3.2 三阶行列式
3.2.1 定义
比较复杂,可以靠对角线法则进行记忆:
3.2.2 验证
有了三阶行列式的定义,则三元方程组的解可以通过三阶行列式来表示:
经过验证,这样定义三阶行列式也是合理的。
4 行列式的定义
如何定义n阶行列式?
具体的过程肯定是,数学家们(应该是凯莱、范德蒙这些先驱)废了无数草稿纸,反复验算各阶线性方程组,从中总结出来的。
为了介绍行列式的定义,先引入两个概念。
4.1 全排列
有如下三个数字:
总共有以下6种不重复的排列方式:
这就是全排列。
把n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叫做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简称排列)。
再举个例子,如下四个数字:
总共有以下24种不重复的排列方式,可以自行验算。
4.2 逆序数
比如有这么一个数列:
规定:
比如:
上图中可以看出,没有一个逆序的,因为5是第三个数字,所以用下列的负号来表示没有逆序:
再比如:
数列内所有的逆序数为:
逆序数定义为:
在一个排列中,如果一对数的前后位置与大小顺序相反,即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那么它们就称为一个逆序。一个排列中逆序的总数就称为这个排列的逆序数。
再比如数列:
数列的逆序数为4,可以自行验证。
4.3 通过全排列和逆序数定义三阶行列式
有了全排列和逆序数,就可以来定义行列式了。
以三阶行列式为例:
来观察每一项的脚标,脚标第一项都是按照“[公式]”排列的:
而脚标的第二项是“[公式]”的全排列:
正负号怎么来的呢?是由逆序数决定的:
整个过程为:
三阶行列式可以定义为:
其中,[公式]为排列[公式]的逆序数,[公式]表示对“[公式]”的所有排列“[公式]”求和。
这种定义方式和之前的对角线定义方式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可以推广到n阶。
4.4 定义
定义n阶行列式为:[公式],其值为:[公式],其中,[公式]为排列[公式]的逆序数,[公式]表示对“[公式]”的所有排列“[公式]”求和。
5 克拉默法则
那么上面的n阶行列式的定义是否合适?我们用克拉默法则来验收。
加百列·克莱姆(1704 - 1752),瑞士数学家,发现了可以通过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的克拉默法则(也称之为克莱姆法则),使行列式成为数学界的共识,是行列式的历史源头。
下面从具体的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说起。
5.1 规律
观察二元方程组的解:
再观察三元方程组的解:
可以看到如下规律:
推广到n元线性方程组的话,就是克拉默法则。
5.2 定义
如果有n个未知数,n个方程所组成的线性方程组,它的系数矩阵A的行列式不等于零,即:[公式],则方程组有唯一解:[公式],其中[公式]是把系数矩阵A中第i列的元素用方程组右端的常数项代替后所得到的n阶矩阵,即:[公式]。
从n阶行列式的定义出发可以证明:
[公式]
这就说明行列式的定义是成功的(从行列式的定义出发,需要先证明几个行列式的性质,然后证明克拉默法则,这里就不引用了)。
为什么要用“全排列”、“逆序数”这么晦涩的名词来定义行列式?完全是因为只有这样定义,克拉默法则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