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常见通假字汇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1: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9:23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用字现象之一,即书写者使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以实现通用、借代。这类字由于多种原因没有使用本字,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部分通假字被视为古人所写的别字。分析方法包括字音分析、字形分析和字义分析。
字音分析指出通假字与本字同音或音近,如“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知”与“智”同音。
字形分析表明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偏旁或部首,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与“披”共同偏旁为“皮”。
字义分析则揭示通假字与本字在意义上通常没有关系,以避免句子理解错误。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景”意为“影”,而非其他解释通顺。
常见通假字包括但不限于:不(否)、辟(避)、惠(慧)、尔(耳)、反(返)、见(现)、具(俱)、帖(贴)、说(悦)、要(邀)、属(嘱)、材(才)、亡(无)、食(饲)、倍(背)、景(影)、女(汝)、知(智)、被(披)、曾(增)、转(啭)、共(供)、阙(缺)、直(只)、厌(餍)、莫(暮)、少(稍)等。
这些通假字在古代文本中频繁出现,需要通过细致分析才能准确理解原文意图。通过上述分析方法和常见通假字列表,有助于阅读和理解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