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01: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4:17
瑶族的历史宗教生活中,道教的痕迹早在明代就已经显现。在广西大瑶山等地发现的明代瑶族道经手抄本以及碑文和墓志中的记载,证明道教在瑶族地区的传播至少可以追溯到那个时期。道教与瑶族原有的宗教体系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宗教实践。
道教在瑶族的教职人员被称为师公和道公,他们虽然知识基础有限,但对瑶族的历史和传统有所了解。师公主要源于崇奉“三元”的师教或武道,他们的经书多以七言韵文书写,用汉字表达,但瑶语是主要的读音方式。经书内容主要讲述众神的起源故事。他们的法器包括瑶族特有的长鼓(又称黄泥鼓)以及木雕和纸绘的各种神鬼面具。
相比之下,道公信仰“三清”,属于道教或文道,他们的经书多包含神咒和预言。法器则与汉族道士的基本配备相似,包括锣鼓和钹。道公的职责在于主持斋事和超度亡灵,他们的地位因其能传达神灵意愿而受到村民的尊敬,有的甚至成为村寨的领导者。
在瑶族宗教活动中,师公和道公常常与巫师“那曼”(金门支瑶族)和“楼缅”(优勉支瑶族)合作,这些巫师主要负责占卜和驱鬼,男性通常担任此职,部分地区也允许女性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师公和道公自己也兼具巫师的功能,能够为人卜卦和跳鬼,进一步丰富了瑶族的宗教仪式和习俗。
20世纪50年代前,大部分瑶族地区已进入封建社会。现信仰道教较多,也有信仰佛教的。但崇奉自然神以及祖先神灵的传统宗教仍有很大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4:17
瑶族的历史宗教生活中,道教的痕迹早在明代就已经显现。在广西大瑶山等地发现的明代瑶族道经手抄本以及碑文和墓志中的记载,证明道教在瑶族地区的传播至少可以追溯到那个时期。道教与瑶族原有的宗教体系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宗教实践。
道教在瑶族的教职人员被称为师公和道公,他们虽然知识基础有限,但对瑶族的历史和传统有所了解。师公主要源于崇奉“三元”的师教或武道,他们的经书多以七言韵文书写,用汉字表达,但瑶语是主要的读音方式。经书内容主要讲述众神的起源故事。他们的法器包括瑶族特有的长鼓(又称黄泥鼓)以及木雕和纸绘的各种神鬼面具。
相比之下,道公信仰“三清”,属于道教或文道,他们的经书多包含神咒和预言。法器则与汉族道士的基本配备相似,包括锣鼓和钹。道公的职责在于主持斋事和超度亡灵,他们的地位因其能传达神灵意愿而受到村民的尊敬,有的甚至成为村寨的领导者。
在瑶族宗教活动中,师公和道公常常与巫师“那曼”(金门支瑶族)和“楼缅”(优勉支瑶族)合作,这些巫师主要负责占卜和驱鬼,男性通常担任此职,部分地区也允许女性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师公和道公自己也兼具巫师的功能,能够为人卜卦和跳鬼,进一步丰富了瑶族的宗教仪式和习俗。
20世纪50年代前,大部分瑶族地区已进入封建社会。现信仰道教较多,也有信仰佛教的。但崇奉自然神以及祖先神灵的传统宗教仍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