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02: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3:18
行政诉讼终审判决方式规定有两种,第一种是维持原判,第二种是改判。终审判决是人民*在第二审程序中针对于一审上诉的案件作出的最终的判决,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所以二审判决是生效判决,就是终审判决。一、行政诉讼终审判决方式是如何规定的
(一)、维持原判。
指二审人民*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确认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从而作出驳回上诉人上诉,维持一审判决的判决。维持原判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即一审判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裁判有可靠的事实基础和确凿的证据支持。二是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即一审*适用法律、法规恰如其分。
(二)、改判。
指第二审人民*直接改正第一审判决的错误内容的判决形式。改判适用于两种情形:一是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正确,只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第二审人民*应在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后,依法更正一审判决的内容。二是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第二审人民*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在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的情况下,第二审人民*一般应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重审。不过,如果一审*由于主、客观原因,难以或不可能查清事实,第二审*则可以在查清事实后,依法对一审判决作出改判。
第二审人民*在对第一审人民*的判决进行改判时,必然会涉及一审判决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认定。从一审判决的内容看,它可能是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也可能是撤销或者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当第二审人民*需要改变一审判决内容时,就必然要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重新予以确认,因而第二审人民*在改变一审判决时,应当在对一审判决作出判决时,一并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出判决,依法判决维持、撤销或者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诉讼终审上诉的条件
上诉是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请求上一级人民*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诉讼行为。与刑事诉讼不同,当事人上诉是行政诉讼引起第二审程序发生的唯一动因。当事人行使上诉权,提起上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上诉人必须适格。凡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经授权的委托代理人,都有权提起上诉。
(二)、上诉人所不服的一审判决、裁定,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可以上诉的判决、裁定。能够提出上诉的判决和裁定包括地方各级人民*第一审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对驳回起诉、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所作出的裁定。
(三)、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当事人不服人民*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四)、上诉必须递交符合法律要求的上诉状。当事人提出上诉,既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提出。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上诉的,第二审人民*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
维持原判或者是改判是行政诉讼终审最终的两种判决方式,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一审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发起行政诉讼,进行二审终审制度的,二审是终审结果,人民*在审理上诉案件时,应当在收到上诉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