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09: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03:29
清朝男性的发型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从最初的剃发令开始。顺治时期,清朝建立后,推行剃发令,将明朝的传统发式改为剃发梳辫,这一变革象征着民族征服与反征服的斗争,是文明进步与暴力强权的对抗。早期后金时期,男人的头发大部分被剃掉,仅留脑后的细小部分,形似金钱鼠尾,胡须仅保留上唇部分。
进入清初,剃发成为治国策略,汉族民众的反抗导致了多次反剃发斗争。尽管发式形式基本保持,但蓄发区域从脑后移到头顶,仍可称为金钱鼠尾,但头发数量逐渐增多,胡须范围也扩大到下巴。到了清代中叶,即嘉庆初年,猪尾式发型开始流行,头顶蓄发区域增大,不再是单一的金钱大,而是接近一掌心的面积,胡须更为丰满。
清代后期,即嘉庆以后,男子发型进一步变化,顶发四周边缘仅剃去寸许,而中间的头发则长留,分为三股编成辫子,垂于脑后,这一发型被称为辫子或发辫。这种变化反映了清朝后期社会的稳定和发型艺术的多样化。
清军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汉臣孙之獬受到其他汉大臣的排挤,恼羞成怒之下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于是,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满人称之为:金钱鼠尾。后来经过了200年,才逐渐演化成清末时期的剃半光头。 清兵攻陷广州时,满清颁布剃发易服令说: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