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09: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1:17
淮海战役的成功,除了战略指挥的精准和士兵们的全力以赴,后勤保障的卓越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那个时代,共产党并没有现代化的后勤保障手段,但他们依靠人力资源,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后勤部的卓越组织工作,主要由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和华野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刘瑞龙领导,他们在保障后勤方面功不可没。
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的民众全力支援,总计动员了543万民工,其中22万随军常备,130万二线民工,391万后方临时民工。物资运输也同样惊人,包括担架、车辆、挑子、牲畜和船只,以及总计9.6亿斤的粮食,其中4.34亿斤被运往前线。在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援民工的比例达到了1:9,显示了解放区的惊人动员能力,如鲁中南区,动员的民工占总人口的16%,几乎是动员了所有青壮年,甚至达到最高负担界限的两倍。
文学和影视作品,如电影《淮海战役》、《车轮滚滚》和小说《百合花》,都深刻描绘了人民战争和民工支前在战役中的关键地位。他们用“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的口号,展现了中国人民为争取胜利,不畏艰难、克服困苦的决心。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