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15:4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1:33
其一,两国的综合国力悬殊。秦国经过变法,废除贵族世袭制,削弱了贵族特权,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勤耕种,多杀敌就可荣升贵族,大大提高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秦军一度被称为虎狼之师。这样,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齐国濒临大海,有鱼盐之利,国虽富庶,但没有变法,军力并不强大。
其二,两个国家老大的能力和水平不在一个层次。秦国的秦惠文王,被称为秦国历史上的四大雄主之一。他善于谋略,杀伐果断。当商鞅失去价值之后,便以谋反罪处以极刑。查无实据后,又以诬陷的罪名铲除旧族势力。
他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当苏秦献统一之策时,他说鸟羽未丰,不能飞翔,德不足不能使民。当政其间,他收复了河西之地,平定了巴蜀,广地千里。
再来看看那个历史上死的最惨的活宝,齐闵王。他灭了宋国,交恶三晋,攻秦,伐蜀,闹得大家都对它有意见。他理想远大,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才能。最可笑的是,在卫国逃难,还要摆自己帝王的臭架子,结果受到了冷遇。所以,齐闵王被称为智障国君。
另外,五国攻打秦国时,没有选出最优秀的将领统帅各国。大家互相狐疑,互相推诿,虚与委蛇,结果两次都被秦国击败。而乐毅为五国的统帅,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激发了其他各国将士们的勇气。
再加上,秦军的将军是战神白起,赵国为老将廉颇,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联军帮助乐毅在济水击败齐军主力后,就班师回朝了,乐毅能挥师追击,他对部下约束严明,兵锋所指,齐人纷纷归顺。如果不是燕昭王去世,恐怕齐国早就灭亡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1:34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故其辩,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西汉)刘向《战国策·原序》
战国时期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不擅长带兵打仗,也不善于治理国家,但他们凭借着一张嘴却能拨动整个历史的走向,从而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群人被称之为纵横家。
何为纵?
南北为纵。
何为横?
东西为横。
起初,纵横代表的只是方位,但根据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合纵攻秦和连横亲秦又成为了左右时局的对立阵营。
地处中间的韩赵魏,也是两大阵营都想极力拉拢的对象,俗话说,得三晋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战国中期,齐秦作为东西两大极强战国,曾争霸过,但为何数次合纵没打崩秦国,一次合纵就打瘫了齐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一个纵横大家说起,这位纵横家是苏秦,因为他曾组织过合纵攻秦,结果秦国没攻成,合纵大军却调转*口去进攻齐国了,并且差点覆灭了齐国,此事我们还得慢慢说。
苏秦、张仪、公孙衍。
不少史书都把苏秦和张仪记载为同一时期对手,其实这种记录并不准确,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表明,苏秦活动的年代在燕昭王(公元前335-275年)时期,而张仪活动的年代在秦惠文王(公元前356-311年)时期。
而秦惠文王死的时候,燕昭王才刚刚即位为王(公元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燕昭王继位),也就是说苏秦的活动轨迹大概比张仪要晚了一代人,所以苏秦并不是张仪的对手。
那么张仪的对手是谁呢?是公孙衍,无论从私人关系和国家邦交上,公孙衍和张仪都是名副其实的对手,这也是孙皓晖先生所著《大秦帝国》改编成电视剧时,苏秦被改为公孙衍的原因所在了。
说到这,可能有些朋友会有疑问,如何判断《战国纵横家书》要比《史记》准确呢?这也很简单,因为《战国纵横家书》是战国时期的产物,苏秦很多的言论以及与燕昭王的书信都有所记载,这里暂不论。
苏秦投靠意图复仇的燕昭王。
战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五次合纵攻秦,苏秦组织的那次是第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是公孙衍和孟尝君组织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分别是信陵君和庞煖组织的,我们本篇暂且只说苏秦组织的这次合纵。
苏秦立志报效的国家是秦国,但却不被秦国重用,后来恰逢刚继位的燕昭王在燕国建筑黄金台,招贤纳士意图复兴燕国,苏秦等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投靠了燕国,并被燕昭王委以重任,此外,乐毅、剧辛等均在此时投靠燕国。
燕昭王为何要重金招揽人才呢,这是因为燕国爆发子之之乱时,齐国趁机进攻燕国,把燕国打的找不到北,如果不是其余诸侯的干预,燕国可能就轮不到秦国来灭了。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苏秦就把燕昭王当成了自己的知己,所以燕昭王的复仇也成为了苏秦的复仇,但此时齐国极其强大,燕国想要攻打齐国,还不具备实力。
苏秦把齐湣王推向了无底深渊。
综合实力打不过别人,只能动用外交手段,于是苏秦就带着燕昭王的秘密使命进入了齐国,说白了,此时苏秦的身份是不能见光的间谍。
苏秦到了齐国,齐湣王也大为赏识,国家大事也都会询问他的意见,但齐湣王没想到的是,苏秦看似为齐国好的谋划,正在一步步把齐湣王和整个齐国推进深渊。
苏秦先是联合韩、赵、魏、燕、齐五个国家一起进攻秦国,*迫着秦王取消了帝号,并让秦国割地求和,但这次合纵攻秦并没有打起来,秦国也倒很识相,看着打不过,那就很爽快地割地。
但就在这个档口,苏秦却极力劝说齐湣王进攻富得流油的宋国,这正好说到了近几年比较嚣张的齐王心上,于是齐军回撤进攻宋国,合纵攻秦的队伍还没解散,苏秦实施自己的终究目标,联合诸侯伐齐。
诸侯合纵伐齐,差点灭亡了齐国。
在苏秦头头是道的劝说下,秦国立即加入了还没来得及解散的合纵攻秦的队伍中,合纵攻秦摇身一变成为了合纵伐齐,毕竟没有人愿意看到嚣张的齐湣王继续做大。
你还别说,面对合纵的进攻,齐湣王咬住的肥肉就是不肯丢,它没能向秦国一样,看着抵挡不住,立马割地求和,而是摆出了和联军决战的姿态。
这下就好玩了,此时的齐国虽然强大,单独对付秦国都吃力,更别说对付五国的联军了,结果齐*队被五国联军打的一触即溃,韩、赵、魏、秦等四国大败齐国就立即撤退了。
但燕国却不干了,因为燕国要报当初差点被灭国的仇,于是燕王命令大将乐毅疯狂进攻齐国,连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差点覆灭,要不是后来齐国除了一个牛人田单,齐国也撑不到最后被秦国灭亡了,苏秦终不负燕昭王之托,完成了助燕复仇的使命。
从攻秦到伐齐,诸侯态度为何转变那么快?皆因苏秦醉翁之意不在酒,苏秦入齐时就盘算着如何*齐国的社稷,只是齐湣王没有看出来而已。
战国齐秦争霸,为何数次合纵没打崩秦国,一次合纵就打瘫了齐国?这是因为齐国和秦国截然不同的地理位置,秦国面对山东诸侯的合纵能利用函谷关和崤山的天险进行阻挡,虽然后来的庞煖绕过了函谷关,但战国末期的秦国已经气候,想灭亡秦国已不容易了。
反观位于东部平原的齐国,根本没有天险可守,虽有几条河流,但想要作为军事屏障远远不够,并且齐国背靠大海,退无可退,只能依靠城池的坚固来阻挡敌军。
此外,齐湣王的狂妄自大好战成性也是齐国一次就被打瘫的原因,秦国面对不敌之军,立即会割地求和,城池还能夺回来,被打残的国家却很难再次强盛了,齐湣王没这样想,所以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连带着也葬送了强大的齐国。
齐国和秦国最不能比拟其实是综合国力,秦国经过变法,无论*、军事、经济等都在强大,而齐国只是仗着有鱼盐之利比较富有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1:34
两国的综合国力悬殊。秦国经过变法,废除贵族世袭制,削弱了贵族特权,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勤耕种,多杀敌就可荣升贵族,大大提高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秦军一度被称为虎狼之师。这样,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齐国濒临大海,有鱼盐之利,国虽富庶,但没有变法,军力并不强大。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1:35
齐国围攻秦国时没有哪个国家想真正与秦国死磕到底,都是想等着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所以谁都不卖力,而秦国围攻齐国是齐湣王好大喜功,骄兵应战,又有苏代作为内应为五国联军提供帮助,再加上乐毅一心要与齐国死磕到底,齐国被攻灭70多城,死伤惨重。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1:36
一个是两国的综合国力悬殊,二是两国君王治理能力高低可以见,还有秦国的军事实力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