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16: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10:28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有一部堪称瑰宝的木活字印本,它便是著名的《武英殿聚珍版书》。这部书的诞生源于清代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时乾隆皇帝鉴于《四库全书》编纂耗时过长,便下令儒臣们整理《永乐大典》中的零散篇章以及宋元时期的珍贵手稿,以供世人传阅。武英殿首先出版了《易纬八种》等四部经典书籍,作为先行尝试。
同年十月,武英殿刻书事务的负责人金简大臣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鉴于刻印书籍种类繁多且耗时费工,他建议使用枣木活字套板,以提高效率。于是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他们开始雕刻木质单字,总数达到25万余个,并开始用这套活字印制图书。然而,乾隆帝认为“活字板”之称不够雅致,故赐名“聚珍”。这一系列书籍的制作过程持续了多年,直至嘉庆七、八年间,他们又增添了《西汉会要》、《唐会要》、《农书》等三部巨著,总共印制了134种书籍。这些书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分别有31种经部书、27种史部书、33种子部书和43种集部书,再加上最初的四部,共计138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书籍的印刷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随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逐本出版,因此并无总书名和总目录。后人根据其独特的来源和影响,将这些书籍统称为《武英殿聚珍版书》。这部书的出版,因其收录了稀世珍本,极大地推动了清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纷纷仿刻,形成了“外聚珍本”的现象,对当时乃至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