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8: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22:43
现代的冬至是一个节气,但是古代的时候冬至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都是隆重庆祝的,至今留下不少习俗活动。想要知道冬至是什么节气,冬至的由来和食俗有哪些,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冬至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23日,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的由来
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转化的时节,蔡邕《独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意思是过了冬至,白昼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所以应该庆贺。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现在仍有许多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食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饮食文化,如吃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馄饨《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申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过上太平日子。早在南宋时,临安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
饺子谚云:“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水饺习俗的由来有这样的传说。东汉的张仲景,集医家之大成,被称为医圣。他曾毅然辞任长沙太守,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是冬季,他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入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张仲景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
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以及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此后冬至吃饺子就成了习俗,流传至今。
汤圆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民俗小百科:冬至馄饨
关于冬至吃馄饨习俗的起源还有一说。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而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冬至是什么节气,冬至的由来和食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22:43
现代的冬至是一个节气,但是古代的时候冬至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都是隆重庆祝的,至今留下不少习俗活动。想要知道冬至是什么节气,冬至的由来和食俗有哪些,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冬至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23日,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的由来
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转化的时节,蔡邕《独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意思是过了冬至,白昼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所以应该庆贺。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现在仍有许多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食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饮食文化,如吃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馄饨《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申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过上太平日子。早在南宋时,临安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
饺子谚云:“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水饺习俗的由来有这样的传说。东汉的张仲景,集医家之大成,被称为医圣。他曾毅然辞任长沙太守,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是冬季,他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入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张仲景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
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以及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此后冬至吃饺子就成了习俗,流传至今。
汤圆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民俗小百科:冬至馄饨
关于冬至吃馄饨习俗的起源还有一说。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而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冬至是什么节气,冬至的由来和食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