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7: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1:04
妊娠期间并发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在外科疾病中较为普遍的情况,仅次于阑尾炎,占据第二位。胆囊炎的发生与胆管结石堵塞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据Greenberger等人(1998年)的研究,急性胆囊炎的发作中,细菌感染占比高达50%至85%。根据是否有胆囊结石,胆囊炎可分为两种类型: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结石)和非结石性胆囊炎(无结石),后者主要由胆管梗阻和细菌继发感染引起。
胆汁引流不畅为细菌生长提供了条件,最常见的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占比超过70%,其他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厌氧菌也参与其中。幽门螺旋杆菌也可能通过十二指肠乳突逆流进入胆道,导致胆道感染。急性胆囊炎的早期阶段,胆囊管阻塞、胆囊肿大和压力上升,伴随黏膜充血、水肿和渗出,称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若炎症未得到控制,炎症可能深入胆囊壁,形成囊壁增厚和脓性渗出,发展成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胆囊内压力持续升高,胆囊壁张力增高,可能导致血液供应受损,出现坏疽和穿孔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胆管胰管感染,进而引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胰腺炎。在病情缓解时,如果胆管梗阻解除,炎症通常会逐渐消退。然而,若反复发作,胆囊炎可能会转化为慢性状态。
妊娠期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胆囊及胆道平滑肌松弛致使胆囊排空缓慢及胆汁淤积;雌激素降低胆囊粘膜对钠的调节,使胆囊粘膜吸收水分能力下降而影响胆囊浓缩功能;加之胆汁中胆固醇成分增多,胆汁酸盐及磷脂分泌减少,有利于形成胆结石。妊娠是胆囊结石的重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