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何为"北魏均田制"?(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8: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3:35
均田制
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主要规定:(1)男子15岁以上,授种票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耕牛1头授田叨亩,限4头牛。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奴婢和牛的授田随奴婢和牛的有无而还授。(2)男子授桑田20亩。桑田世业,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可卖其多余的,也可买其不足20亩的部分。产麻地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0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受日以后,百姓不得随意迁徙。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地方官吏按官职高低授给数额不等的职分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不准买卖,离职时交于继任者。北齐、北周、隋、唐都沿用均田制,具体办法有所变更。北齐男子18岁开始授田。唐代女子不授田,男子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狭乡减半。永业田、口分田均不得买卖,但迁徙和身死无力营葬者可卖永业田,从狭乡迁往宽乡者可出卖口分田。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使农民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人。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实行的基础——土地国有被破坏。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
均田制的内容
北魏颁布的均田令由其前期在代北实行的计口授田制度演变而来,是当时北方人口大量迁徙和死亡,土地荒芜,劳动力与土地分离,所有权和占有权十分混乱这一特殊情况下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以备休耕,是为“倍田”。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桑田为世业田,不须还官,但要在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树。不宜种桑的地方,则男夫给麻田十亩(相当于桑田),妇人给麻田五亩。家内原有的桑田,所有权不变,但要用来充抵应受倍田份额。达到应受额的,不准再受;超过应受额部分,可以出卖;不足应受额部分,可以买足。贵族官僚地主可以通过奴婢、耕牛受田,另外获得土地。奴婢受田额与良民同。耕牛每头受露田三十亩,一户限四头。凡是只有老小癃残者的户,户主按男夫应受额的半数授给。民田还受,每年正月进行一次。在土地不足之处,有满十五岁成丁应受田而无田可受时,以其家桑田充数;又不足,则从其家内受田口已受额中匀减出若干亩给新受田者。地足之处,居民不准无故迁徙;地不足之处,可以向空荒处迁徙,但不许从赋役重处迁往轻处。土地多的地方,居民可以随力所及借用国有荒地耕种。园宅田,良民每三口给一亩,奴婢五口给一亩。因犯罪流徙或户绝无人守业的土地,收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受之用,但首先授其近亲。地方守宰按官职高低授给职分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各六顷,不许买卖,离职时移交于接任官。
均田制与赋役制密切联系。均田令公布后,北魏又制定了新的租调制。均田农户除丁男负担征戍、杂役外,一夫一妇出帛或出布一匹(四丈),粟二石。十五岁以上未婚男女四人,从事耕织的奴婢八人,耕牛二十头,其租调都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以上内容,各朝有过若干变动。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46471.html
请问:何为"北魏均田制"?(历史)
土地国有被破坏。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均田制的内容 北魏颁布的均田令由其前期在代北实行的计口授田制度演变而来,是当时北方人口大量迁徙和死亡,土地荒芜,劳动力与土地分离,所有权和占有权十分混乱这一特殊情况下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
工会数智化
工会数智化是推动工会组织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工会服务流程,提升管理效能,实现会员信息精准管理、活动组织高效便捷、权益维护及时响应。通过数智化平台,工会能更精准地了解职工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海上班族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总部设立于上海,是专注于为工会、HR、采购等部门提供APP、各类小程序、Web功能开发、维护、运营等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公司SAAS软件产品“上班族工家云”,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工会、HR、采购部门信息...
北魏均田制
均田制,即古代帝王将无主土地按人头划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中国古代北魏至唐前期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西晋末年,中国北方在长期战乱之后,户口迁徙,土地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
均田制,请问北魏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北魏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
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
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计口授田”是指政府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桑田可继承,露田在年老或死亡后要收回。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来,豪强世族和汉族地主利用手中特权进行的土地兼并一直都十分严重.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的兼并,不仅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在古代土地政策中,北魏孝文帝颁行是什么政策?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太和九年(485年),北魏政府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
高三历史:均田制是什么?~~!!急用!
解析:北魏初年,在宗主督护制下,官府对辖区内的户籍、田数都无从掌握,徭役、赋税也无从征调。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实行均田制,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到唐建中元年(780年)始废弛。均田制是由代北实行的计口授田演变而来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
北孝文帝改革制度中的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分别是什么?
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中,三长制、均田制和俸禄制是三个重要的制度。三长制是指北魏时期在基层实施的行政组织制度。它的主要职责包括核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召徭役和兵役。通过实施三长制,孝文帝加强了地方基层政权的建设,取代了原有的宗主督护制,从而增强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均田制是孝文帝推行的...
历史上哪几个朝代实行过“均田制”
北魏.隋.唐都实行过“均田制”.北魏孝文帝在此形势下,颁布了均田令。均田制实际上只是把荒地、无主地以及所有权不确定的土地作为均田授受之用。授受之田有桑田、露田之分。露田需还受、不准买卖;桑田为世业,买卖亦有限制。均田令强制授给露田,实质上就是强制垦荒。生地变成熟地,所有权仍然归国家...
北魏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战乱后的国家赋税收入问题,通过将无主土地按人头划给小农耕作,确保国家赋税来源。该制度规定,男子15岁以上者,可获得40亩露田,妇人则为20亩。奴婢同样享有授田权利,耕牛方面,每头牛可获得30亩土地,最多限4头。授田数量...
古代历史上北魏至唐朝时的均田制是什么制度?
唐代的均田制相比于隋朝和北魏,做出了较大的改变。其实这种改变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受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隋朝的很多内容都已经不再适合唐朝。唐朝做出了适合时代发展的新的改变。比如唐朝均田制中规定,对于一般的妇女和奴婢不再受田,这表明当时妇女和世家大族的势力正在进一步下降。同时对于一些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