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8: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23:10
本文讲述的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作品《春满燕园》的背景和创作故事。这篇写于1962年的散文,以其对北大春天的生动描绘和对师生积极学风的赞美,在当时广受大学生们的喜爱。然而,季羡林先生创作这篇文章时并非一帆风顺,他在政治环境复杂的时期承受了压力。1978年深秋,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但季先生敏锐地察觉到国家政治气氛的转变,感到春天的气息即将来临,尽管时值秋季,他心中却充满“春意盎然”和“春光满溢”。
季先生决定重温《春满燕园》的创作之路,漫步在未名湖畔,目睹学生们在黄叶林中专注阅读,琅琅书声回荡在湖光塔影之间。他感慨万分,曾经被贴上标签的湖光塔影,如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焕发出美丽和深意。在这样的兴奋和激动中,季先生再次提笔,创作了另一篇散文——《春归燕园》,以此歌颂燕园中浓厚的读书氛围和学术气息。
《春满燕园》,是季羡林老先生在1962年创作的,表达了对北大新面貌、新气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这是一篇只有一千多字的散文,它由燕园的暮春写起,进而写到郑板桥的诗,转而联想到北大师生心中也有一个春天”。接下来,文章描写了教师们在灯光下潜心备课,伏案苦读的情景;早晨学生们在校园里朗读外语,在图书馆里全神贯注做功课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