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11: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22:16
青盲这一名称,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对此病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认为青盲患者的外部眼症及瞳孔、气色和形态并无异常,只是视力逐渐模糊,难以清晰视物。明代的《古今医统大全》将其归因于过度饮酒和纵欲,损伤肾气,强调要与眼疾如翳膜遮盖、瞳孔位置异常进行区分。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分析了青盲的两种病因:一是精神受损,源于七情伤身;二是胆气不畅,源于精血亏损。对于精神损伤导致的青盲,治疗尤为棘手。
《神农本草经》认为,青盲可能由肝气郁结、血瘀、精气不能滋养眼睛引起,或者由于先天不足、过度放纵*,导致肝肾亏虚,精血耗损,使眼睛失去滋养,最终造成视觉功能丧失。另外,命门火衰也可能导致脾肾阳虚,精微不能正常运送到眼睛,或者头部或眼部受伤,脉络阻滞,影响眼肌,这也是青盲的发病原因。
青盲的初期症状表现为视力模糊,如薄纱遮挡,随着时间推移,视力减退,仿佛在雾中看物,最终可能导致完全失明。然而,黑睛和瞳孔的外观与正常人并无二致。在眼底检查中,可以看到视神经乳头的色泽变淡,甚至呈现苍白,血管或正常或细小,视乳头边界可能清晰或模糊,视网膜黄斑区可能出现色泽混乱,甚至有渗出现象。
黑睛与瞳神之气色、形态正常,惟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的慢性内障眼病。相当于西医的眼底退行病变,或继发于多种眼病的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脑部肿瘤也可引起此病。常以疏肝解郁,活血祛瘀,益气养血,补肝益肾为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