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18: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0 17:36
元结,原名不详,号猗玗子,出生于河南洛阳(今地),天宝十二年(753年)考中进士。在安史之乱期间,他为了避难,南迁至江南,并在此期间参与了抗击史思明叛军的战斗,取得了显著的战功。之后,元结担任过道州刺史等地方军政职务,以清廉和开明的执政理念受到百姓爱戴。他的诗歌关注现实和人民疾苦,如《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等作品,曾得到杜甫的高度赞扬。
元结的诗歌主张服务于*教化,强调诗歌应反映帝王的理乱之道,具有古人规讽的传统,旨在济世劝俗,针砭时弊。他反对当时诗坛过分注重声病和形式,反对拘泥于规则的不良风气,对新乐府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诗歌如《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深刻揭示了社会矛盾,特别是天宝中期的人民贫困和朝廷的过度征敛问题。
元结的诗歌风格以五言古风为主,质朴淳厚,笔力强劲,虽然有时过于质直,但显示出独特的艺术特色。他的散文则与众不同,如《寱论》、《丐论》等,通过直抒胸臆或借物讽刺,表达了对社会伪诈和黑暗现实的批判,文章犀利,发人深省。他的文章短小精悍,意气超拔,尤其在文体如《大唐中兴颂》中,采用了秦石刻的三句一韵风格,雄伟刚劲。
元结的作品受到了后世的极高评价,他与陈子昂、苏源明、萧颖士、韩愈等人并列,被视为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然而,他的作品也受到道家思想影响,流露出一些消极和退守的情绪。尽管如此,元结的诗歌和散文都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高尚的文学追求。
扩展资料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