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17: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8:44
空蝶鞍综合征(ES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确定空蝶鞍的存在,即确认鞍上池蛛网膜下腔进入鞍内,导致垂体受压。临床诊断需关注特定的临床表现,但关键在于影像学检查,包括蝶鞍平片、CT和MRI。蝶鞍平片虽能发现蝶鞍扩大等间接征象,但由于不易与垂体瘤进行鉴别,故其应用有限。气脑造影能发现气体进入鞍内,有助于鉴别诊断,尤其结合X线平片,曾是空蝶鞍综合征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可见蝶鞍扩大呈球形或方形,同时观察骨质疏松现象,并在造影时气体进入鞍内的情况。
然而,现代诊断方法倾向于使用CT和MRI,尤其是MRI。MRI具有最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清晰显示垂体受压、变薄和向后下方移位的情况。诊断过程中,ESS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1.蝶鞍扩大或保持正常状态,鞍内充填大量脑脊液,呈现出明显的长T1和长T2信号。2.垂体受压变扁,厚度不超过3mm,紧贴鞍底,矢状位呈现短弧线状,而冠状位则形成一个“锚状”的形态。在冠状位上,垂体柄居中,矢状位上可见其后移。CT的冠状薄层扫描有助于观察垂体组织,并避免骨伪影的干扰,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空蝶鞍综合征。
空蝶鞍综合征(emptysellasyndrome )系因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致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可以分两类:发生在鞍内或鞍旁手术或放射治疗后者为"继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非手术或放射治疗引起而无明显病因可寻者为"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