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05: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05:56
半导体光刻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硅片直径由200mm向300mm的转变,主要源于经济利益的驱动。300mm的硅片出片率显著提升,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且投资回报率更高。这种转变涉及到约75%的设备投资,促使用户对设备的世代兼容性提出更高要求,即设备需适应150nm、130nm甚至100nm的技术节点。
300mm硅片要满足多代技术的需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逻辑IC,需要铜布线技术、低介电常数介质、低电阻材料等新型工艺和材料;而对于DRAM,新材料如Ta2o5、BST和PZT,以及新电极材料如铂和氮化钛,以及高深宽比的电容和接触技术都是必须攻克的难题。同时,大面积刻蚀的CD控制、微粒控制、CMP质量和成本,以及193nm曝光的精度等都是关键技术环节。
设备制造商如Canon和ASML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为300mm生产研发解决方案。Canon的300mm曝光机技术不断升级,而ASML的FPA-5000步进扫描曝光机也投入市场。蚀刻技术方面,如英国Trikon公司的螺旋波等离子体源,能实现300mm硅片上精细的刻蚀操作。目前,180nm、150nm、130nm的设备已广泛应用,100nm技术也逐渐进入生产线。
300mm硅片生产过程复杂,每片约需500道工序,传输过程中任何失误都可能影响生产。为此,工厂采用标准的正面开口统一存储箱(FOUP)和计算机控制的悬挂式空中传送(UMHS)系统,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目前,300mm生产线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增加,根据ITRS的发展规划,到2001年或2002年,300mm片径的产量将达到高峰。
对于未来的450mm和更大的片径,虽然仍处于研究阶段,但预计将在2003年后的开发和2009年的生产阶段开始应用,675mm的片径研究也已进入规划阶段。
从第一个晶体管问世算起,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已有多半个世纪了,现在它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继续遵循Moore定律即芯片集成度18个月翻一番,每三年器件尺寸缩小0.7倍的速度发展现在片径已达300mm,DRAM半节距已达150nm,MPU栅长达100nm。大尺寸、细线宽、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IC生产,对半导体设备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世界上各半导体设备厂商,集中优势力量,加大研发投资,进行攻关,抢占制高点,同时又加强联合、兼并,做到优势互补,力争不失时机地为新一代技术提供大生产设备。本文就当前最为关键的半导体设备做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