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04: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21:40
在古代文献学领域,古人制造伪书的动机多样,例如,某人可能对自己的著作缺乏信心,试图借古人之名增加声望;或在学术争论中,为了压倒对手,伪造古人的书籍,甚至篡改古籍内容,用作攻击工具。伪书的两大特征是作者姓名不可靠和著作年代不可靠。若一本书标注的作者与内容不符,或者书中记载的事物出现在较晚的时代,那么这部书的作者和年代都可能是虚假的。传统的文献学家和清代学者都制定了辨别古书真伪的方法,包括书的来历、流传过程和不同年代的书籍目录记录等标准。清末大臣张之洞曾指出,许多“身世不明”或“品质不纯”的古书难逃学者的审视。
《孔子家语》是中国图书史上的著名伪书,曾引起广泛关注。它属于经、史、子、集四大类古书中的经部,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事迹。《孔子家语》被认为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与《论语》相类似,被收录在《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中。然而,《孔子家语》在汉代一度失传,直到东汉末年,经学大师王肃声称从孔子后人孔猛那里获得此书并作注,其来历开始受到质疑。此外,《孔子家语》中的大部分内容与先秦和汉代其他记载孔子事迹的古籍高度重合,这进一步证实了其“身世不明”和“品质不纯”的特征。宋代时,《孔子家语》被明确标注为伪书,其在史志目录中的地位也由经部降为子部。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