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诗中苏轼所考虑的问题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4:5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4:26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一首哲理诗,又很深的含义。其中一个道理就是:许多事物的存在源于物体间相互作用。
这就像水本来是静的,石头也是静的,但是水拍石头却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响声,道理一样。
网友解释:
不能犯机械主义的毛病,世间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不论是琴离了手,还是手离了琴,都出不了声苏轼在<<琴诗>>里思考了这么一个道理:
琴之所以能演奏出动听的乐声,这需要靠人的指头弹动,这是两者的共同作用.
没人弹奏琴不会自行发声,所以放在匣中不自鸣.
而单有琴技而无琴,也不可能弹奏出音乐.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中心是个佛学问题,类似的命题好像《华严经》里有,苏轼在这里是一种发挥引申和升华。“”我感觉他表达的其实就是意识其实是在先的。(高中*课算是白上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4:27
如果琴有琴声,为什么放在琴盒里就没有声音?如果声音出自于手指,为什么不在弹琴人手指上听音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4:26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一首哲理诗,又很深的含义。其中一个道理就是:许多事物的存在源于物体间相互作用。
这就像水本来是静的,石头也是静的,但是水拍石头却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响声,道理一样。
网友解释:
不能犯机械主义的毛病,世间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不论是琴离了手,还是手离了琴,都出不了声苏轼在<<琴诗>>里思考了这么一个道理:
琴之所以能演奏出动听的乐声,这需要靠人的指头弹动,这是两者的共同作用.
没人弹奏琴不会自行发声,所以放在匣中不自鸣.
而单有琴技而无琴,也不可能弹奏出音乐.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中心是个佛学问题,类似的命题好像《华严经》里有,苏轼在这里是一种发挥引申和升华。“”我感觉他表达的其实就是意识其实是在先的。(高中*课算是白上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4:27
事物都是对立统一 相互依存的
再好的琴没有手 也不会发出声音
再灵巧的手 没有琴也是奏不出声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4:27
如果琴有琴声,为什么放在琴盒里就没有声音?如果声音出自于手指,为什么不在弹琴人手指上听音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4:27
事物都是对立统一 相互依存的
再好的琴没有手 也不会发出声音
再灵巧的手 没有琴也是奏不出声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4:26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一首哲理诗,又很深的含义。其中一个道理就是:许多事物的存在源于物体间相互作用。
这就像水本来是静的,石头也是静的,但是水拍石头却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响声,道理一样。
网友解释:
不能犯机械主义的毛病,世间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不论是琴离了手,还是手离了琴,都出不了声苏轼在<<琴诗>>里思考了这么一个道理:
琴之所以能演奏出动听的乐声,这需要靠人的指头弹动,这是两者的共同作用.
没人弹奏琴不会自行发声,所以放在匣中不自鸣.
而单有琴技而无琴,也不可能弹奏出音乐.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中心是个佛学问题,类似的命题好像《华严经》里有,苏轼在这里是一种发挥引申和升华。“”我感觉他表达的其实就是意识其实是在先的。(高中*课算是白上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4:27
如果琴有琴声,为什么放在琴盒里就没有声音?如果声音出自于手指,为什么不在弹琴人手指上听音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4:27
事物都是对立统一 相互依存的
再好的琴没有手 也不会发出声音
再灵巧的手 没有琴也是奏不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