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4: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3:14
导演刘毅然谈《我亲爱的祖国》
《我亲爱的祖国》要开始播映了,真得感谢那么多的电视台顶着“收视率”的压力把黄金时间给了我们,在此,我向他们更向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广大观众鞠一个躬!正是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共同为我们的祖国道一声祝福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已任”这句古训就是本剧的主旨。十年前,在写《共和国之恋》的时候,我开始懂得了科学救国的含义,懂得了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那些美丽的名字让我崇拜,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钱三强、李四光、周培源、吴有训等等,金子似的。这崇拜在我心里蕴酿了整整十年,就象酿熟的酒浆在大缸里滚动一样,现在终于一古脑地喷出来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远没有科技知识分子那样坚强、那样纯正、那样毫不矫情。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一代忍辱负重的科学家,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此刻,在我们的《我亲爱的祖国》播出的时候,我真想拉住他们中任何一位的手说:是你把脊梁给了我们——爱你,我们只有这两个字做为回报。
我们的企图是实现中国两代知识分子对于历史、国家和人的命运的共同探寻。照搬历史的真实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掘现代意识的创作,才是对历史的亲近和发扬。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接近那个时代的真实。当我们越过时间寻找到那个过去的世界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与那个时代并不遥远也不陌生,他们的精神是一种真实存在,那些*和美感,豪情和悲痛,爱与恨,真与善,都异常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目光可以望到他们,我们的手可以触摸他们,我们开始感受到闯入一个全新世界的极大快乐。是他们的精神指向引导我们前进,开启我们的想象,于是我们开始了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以这一代人的意识关照“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那段历史,尤其是新中国诞生之初的那一段近似神化的历史,从细微之处打开历史的大场面,进而把握从传统延续至今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我想只有这种精神的继承,这种真实意义上的历史与现实,才有可能连接起过去、现在和将来。
当然要扼守住高尚的品位,抵抗媚俗、抵抗投降,所有恶俗的噱头和哗众取宠面对我们可敬可佩的科学大师们,都会显得弱不禁风……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现代都市的灯红酒绿与沙漠深处原子弹基地的残阳如血之间,有一种距离,无论如何,你得面对这种距离。
法国的作家电影给我提供了某种可能,像罗伯·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他们那样用摄影机做笔,在银幕上写作小说,无疑具有独到的视角和体验。我们很少束缚,只愿凭借想象表达内心的*。我们只相信对美的一种感觉和追逐,它应该象一九一九年到一九四九年的中国历史一样充满*,用一种热烈的叙事态度去讲述这个动荡不安的故事,*最重要。
我企望把我内心的某种*和想象推向极致。当然要追求真实,追求历史的美的真实,当历史的真实和美发生冲突时,我选择美。内景的文化氛围和人文色彩,外景的大气和灵秀,构成本剧的视觉审美。五四时候的热烈,抗战时期的惨烈,新中国诞生前的轰轰烈烈,将通过我们的场景而呈现给观众,黑色和红色,将主宰我们的空间。
在美国拍摄的时候,著名旅美科学家顾毓秀老先生,用一百岁的手给我们写下了“我亲爱的祖国”,更有许多从不相识的中国学者、教授给我们联系场景和外籍演员,给我们开车指路,给我们送衣送饭,甚至把他们的家让出来给我们拍摄,而他们和孩子却全部住到了地下室里……当五星红旗在波士顿广场徐徐升起的时候,当《义勇军进行曲》在市政大厦前飘来荡去的时候,当众多的美国教授、学者举杯为中国年轻的终身教授庆贺的时候,当几千华人和我们一起扭秧歌一起唱国歌,同庆新中国诞生的时候,我真正感受到了祖国这两个字的份量,那些时候我的心在悄悄地流着泪水,从来没流过这么多、这么热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