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5: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5:01
滹沱群的组成主要由三个岩组构成:西河里组、黑山背组和雕王山组。西河里组以泥质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反映了陆相环境的沉积特征,底部带有残积型磷-铁-硅质建造。黑山背组的岩层主要由含砾粗粒石英岩组成,反映了山间急流的沉积产物。雕王山组则是一套以白云岩砾石为主的砾岩,是冲积扇的典型产物。
该群的古构造环境被认为是在太古宙古陆块内部或其边缘的活动海槽或冒地槽。滹沱群富含叠层石,分为上下两个组合系。下组合系跨越五个组,包括Conistratifera等群的分子,呈现出“层状—穹状—锥状—穹状”的叠层石旋回。上组合系则以大型和微型柱状、穹层状叠层石为主,以及锥叠层石,表现出相似的叠层石旋回模式。
地层年代测定显示,滹沱群的上限年代大于1900Ma,而下限年龄不小于2.4Ga。具体地,豆村亚群和东冶亚群的侵入岩年龄分别为1810±29Ma和1928.4Ma,大石岭组的黑云石榴片岩年龄为1800Ma,而最年轻的地层则有刘定寺村东青石村组变玄武岩的2366±94103Ma和河边村东河边村组的2358±96Ma。滹沱群与上覆的长城系和下伏的五台群之间存在不整合接触,各亚群组间的关系复杂,如大石岭组与南台组局部不整合,青石村组与大石岭组则以断层接触为主。
滹沱群原称“滹沱系”,属元古代地层。分布面积较小,多见于中国山西五台山及吕梁山一带。最初命名地点在山西五台山西南滹沱河岸的东冶镇附近,故名。本群厚度较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自下而上为变质含金砾岩、石英岩和石英岩夹千枚岩;中部,以千枚岩、板岩为主,夹石英岩、大理岩和轻微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上部,以富含裸枝迭层石的白云质大理岩为主,夹少量千枚岩。本群轻微变质,变质时代约为17±亿年。滹沱群可能属中元古界底部或下元古界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