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6: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18:06
民国18年(1929年)3月23日晚,徐书生(又名徐正明、徐天雄)和平湖县新庙乡的王启明在刘家堰桥聚集了数十名农民,袭击国民党地方保安团,收缴了武器,开始起事。徐书生在同年12月打出“天下第一军”的旗帜,以“劫富济贫”为口号。队伍在一年多时间里,袭击了江浙8县的大小集镇数十个,骚扰活动近千次。最盛时,队伍发展到2000余人,设有师、团、营建制,配备有武器和船只,主要人员有徐天雄、王启明(共产党员)、李文俊(共产党员)等。徐天雄等在起事初期对部属约束纪律,但随着队伍壮大,逐渐腐化堕落,队伍最终在国民党2省4县联合围剿下覆灭。
民国32年(1943年)春,徐士文、邵爱莲、邵立生等当过伪乡长的官员横征暴敛,农民孙进余全家6口被逼卖孩子交军粮,房子被占,家破人亡。农民们决定反抗,于农历六月十三日夜包围伪乡公所,打死伪乡长及乡丁。徐士文带日军逃走,被抓捕。这一事件在当地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建金山县至1997年撤县建区,共271年历史。金山县县城设在南部的金山卫和北部的朱泾镇,这场“南北之争”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从开始建县时县署设在金山卫城,再北迁朱泾镇,继而又南迁卫城,后来再移至朱泾镇。地方官员和乡绅为此争论不休,并多次上奏朝廷。直到道光年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历史证明,县城所在地应该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山卫城作为金山县治的特殊现象,分属松江和金山两县,是其历史渊源的体现。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金山卫城成为卫治驻地,经过200多年建设,初具规模。但经历代战事,街巷俱废,古卫城仅存残迹。据《金山县志》记载,建县初期在卫城内找不到可供县衙使用的合适房屋,首任知县汤之晸辞职。继任知县在朱泾镇建县署,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总督尹继善、巡抚陈宏谋题准金山县治移驻朱泾。但因交通不便,知县仍常住朱泾。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特大飓风摧毁卫城内的县公署。道光十五年(1835年),江苏巡抚林则徐巡视金山,奏请将县署移驻朱泾,至此,县治南北之争告一段落。
20世纪90年代,金山卫已成为现代化的新型化工城市。为理顺城乡管理体制,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1997年5月,金山县与中国石化总公司上海金山实业公司联合建政,撤销金山县,设立金山区,区人民政府驻金山卫镇。金山卫古城因此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金山地处上海西南,南濒杭州湾,北连松江、青浦两区,东邻奉贤区,西与浙江省平湖、嘉善接壤。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使得金山在上海南翼辐射长三角的“桥头堡”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金山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23.3公里的海岸线以及建深水港的天然条件,这些构成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和经济辐射优势。中国著名的特大型企业——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一部分坐落于境内。金山区陆地总面积6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万,辖9镇1街道及金山工业区。是长三角经济区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