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3: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04:18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尽管损失惨重,却意外发掘了尼罗河谷隐藏的珍宝,如开罗神庙附近的方尖碑——“埃及艳后之针”。1799年,布夏尔在罗塞塔发现了一块刻有三种文字的玄武石碑,分别是古埃及象形文字、阿拉伯草书和希腊文,它们可能属于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通过解读已知的希腊文,学者们开始探索象形文字之谜。商博经过十年艰辛,从国王名字“克娄巴特拉”入手,揭示了埃及艳后的象征意义,这标志着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破译的开端。商博的成就在于他理解了3000年来象形文字的演变,为后人打开了解读这一古老文明的钥匙。
象形文字的译文中,表达了对太阳神的赞美和保护,其内容富有象征意义。在古埃及艺术中,贺鲁斯王权之神的图案反映了统一前的战争与神祇象征。在上下埃及统一后,贺鲁斯成为帝国的守护者,他的名字被用于早期君主的称号。艺术创作中,严格遵守规则,如雕像姿势、皮肤颜色和神祇形象,使得埃及艺术在三千多年里几乎保持不变,直到阿米诺菲斯四世打破了传统,他崇拜日轮神阿顿,倡导对自然主义的描绘,带来了艺术风格的革新。
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后来被欧洲人称作Hiérpglyphe——这是希腊语“神圣”与“铭刻”组成的复合词,即“神的文字”。古埃及人认为他们的文字是月神、计算与学问之神图特(Thoth)造的,和中国人“仓颉造字”的传说很相似。古埃及语属于闪-含语系埃及-科普特语族。这个语族最早的语言是古埃及语,就是我们见到的象形文字所记载的语言,到大约4世纪,它演变为科普特语。现在,科普特语还用在宗教仪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