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3: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4:59
南传佛教,起源于印度向南传至斯里兰卡,并在此地发展形成。其核心教义遵循上座部佛教的传统,严格遵循佛陀与声闻弟子的教诲,致力于修行生活,故被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与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傣、布朗、崩龙族等地区流传。
在公元前第三世纪后期,印度阿育王护持佛教,于公元前247年派遣僧团至斯里兰卡弘扬上座部佛教,并在首都阿耨罗陀建造大寺供养僧团,佛教因此迅速发展。不久,阿育王的女儿僧加密多比丘尼也带着菩提树分枝到达斯国,成立了比丘尼僧团。
印度佛教第三次结集,使三藏以文字形式得以记录。传说摩哂陀领导的僧团至斯国时携有巴利文三藏,但此版本已失传。之后,斯国比丘用僧伽罗语为巴利三藏写注释或义疏,这可能是为便利不懂巴利文佛法之人,亦或是斯国比丘不能以巴利文注疏三藏,而将原巴利三藏译成僧伽罗语书写下来(公元前19~27年)。现存南传巴利三藏之注释义疏等,可能是在觉音论师至斯国后,领导还原译成巴利文。
公元400~430年,觉音论师至斯里兰卡大寺求学,著《清净道论》,成为三藏注释的纲要书,并领导注释巴利三藏。佛授与稍后*二人,继续注释巴利三藏未完成的部分,为大寺派复兴教学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形成了现今流传的南传上座部佛教。
佛灭后数百年,经典主要依靠记忆和口传。然而,圣典的主要部分,在佛灭后约二百年便已编集完成。值得注意的是,阿育王虽受到僧伽们的赞扬,但在三藏经典中未提及其名。上座部巴利三藏的内容及形式,很可能在阿育王时期便已形成。幸得上座部佛教早传入斯里兰卡,巴利三藏及注释等才能得以保存流传。
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小乘教法",略称“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缘觉乘”的统称。“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象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