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3: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14:53
在元丰二年的二月,苏轼因调任湖州(古称吴兴)而途径江淮,沿途回忆起过往游历,写下诗篇,其中一篇便记录于此时。借对张氏园亭的描绘,他借此表达对仕途与隐逸的见解。文章虽表面平静,却蕴含深意,流露出个人的生活理想。
灵壁,今属安徽灵璧县,张氏园则是宋仁宗时期殿中丞张次立的私家园林。苏轼在长途跋涉八百里后,终于抵达此地。园中景致甚是丰富,竹木葱郁,池塘假山错落有致,让人联想到江湖的秀美和山林的清爽。各类花卉草木、高堂大厦,无不体现出吴蜀之地的建筑精巧。园内不仅适宜隐居,且物产丰饶,可供日常生活与待客之需。
张氏家族世代显赫,园子由张次立始祖在灵壁定居时开始建造,供奉双亲。他们仕途显赫,回乡后仍致力于园艺建设,历时五十余年,园中树木茂盛,景色宜人。苏轼在赴湖州途中,经应天府乘船,三日后到达张氏园亭,受到张硕邀请,为其写下这篇园亭记。
苏轼认为,君子不必强求为官或避官,关键在于适度。他感慨士子难以平衡君臣节义与个人追求。张氏祖先深思远虑,选址于交通便利的汴水、泗水之间,既便于子弟出仕,又可让他们在家享受隐逸生活,兼顾性情修养和仁义志节。子孙们因此在仕途上赢得美誉,家居者保持高洁品行,体现了家族的传统美德。
在徐州任职期间,苏轼深爱当地风土人情,不愿离开,而徐州百姓也接纳他。他计划在泗水边购置田产,终老于此。他想象着未来能常常南下,与张氏后人往来于灵壁,这份期待离实现不远了。
苏轼的《灵璧张氏园亭记》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从内容结构看,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处处对论,环环相扣,首尾圆合;从表现手法看,它借题发挥,缘事议理,因景寄情,景、情、理融为一体;从语言特点看,它骈散结合,多用修辞,重视描摹,简洁生动,清新自然,可谓:“笔下天然景,胸中自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