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00: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13:29
在中国,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塑造了深远的“家庭养老”传统。孝道伦理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以及“百行孝为先”的观念深入人心。家庭是老年人的主要赡养场所,子女被期望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这被视为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费孝通教授在1983年的研究中,将这种责任模式概括为“反馈模式”,即子女的孝顺行为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馈,任何忽视或违背这一传统的行为,都将面临社会道德的审视和谴责。
这种根植于两千多年历史的孝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家庭是养老的主要载体,直接承担起这一传统责任。这种传统的延续,不仅是出于道德约束,更是对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家庭养老模式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亲情和责任的深刻理解。
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