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23: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21:38
清朝各旗是什么意思
清朝各旗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清朝以“上三旗”为贵,即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
清朝初年,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八旗增设管旗大臣,由大臣牵制八旗诸王。皇帝自己直接统辖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而其余五旗则分别由和硕亲王执掌。
顺治之后,把正蓝旗替换为正白旗,形成真正的“上三旗”,这三旗由皇帝亲自掌管,地位高贵,人多势众,成为八旗的核心。上三旗下五旗制度,造成了正身旗人社会地位事实上的差别。
只有上三旗才有资格守卫皇城,挑取侍卫,皇帝外出时担任扈从,皇帝最依重的亲军全部来自上三旗。下五旗的人只能守卫京城外围,或者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戍卫。
下五旗的人只有在立下功勋或者得到宠幸的时候,才能被抬入上三旗,称为“抬旗”。
在清朝时什么叫入旗
入旗像现在换户口一样,好处太多了:
一、高考容易
尤其是清初。雍正前搞满汉两榜。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优待,只考翻译(满-汉)。
二、官路畅通
科举本是选官的根据,但满人当官不必通过科举考试。乾隆时大学士60人,汉人25,旗人35,汉人全是进士,旗人只有4个。
三、社会保障
国家向旗人发放奉银禄米。
四、司法豁免
汉人判徒刑一年,就得坐满一年牢,而等罪旗人带枷20天便可。汉人被判流放2000里,旗人带枷50天即可。在清朝,在旗者称“旗人”,而相应地,不在旗的就叫“民人”。是不是旗人很重要,旗人是满清的第一等人,享有很多特殊权益,“旗民不结亲”----违者可依旗规重惩,甚至可以杀头。----清朝的旗制是高于国法的,从皇室到一般旗人都是先服从旗制,后服从国法,所以宗室子弟犯错不由国家典法处置而由宗人府处置,旗人自称“奴才”而不称“臣下”,而旗人犯了制,可以“家法处置”而不经“明正典刑”,甚至可以生杀予夺。
清朝抬旗是什么意思
清朝实行八旗制度。而八旗子弟兵又分为满族八旗子弟兵。蒙古八旗子弟兵和汉族八旗子弟兵。其中满族和蒙古两族八旗子弟兵地位最高。汉族八旗子弟地位最低。而八旗子弟兵内部又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清朝抬旗主要指的是如果是汉族八旗子弟兵抬旗为满族八旗子弟兵。满族八旗子弟兵下五旗抬旗为上三旗子弟兵
抬旗是什么意思
所谓抬旗,就是将某旗佐领下某家人或其整个家族,抬升入地位较高的旗分中;或者由包衣佐领,改为没有奴仆性质的旗分佐领。抬旗这种特殊制度之所以能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八旗系统内部存在等级差异。
清朝的八旗系统分为上三旗、下五旗,上三旗是镶黄、正黄和正白旗,下五旗是正红、正蓝、镶红、镶蓝和镶白旗。其中:
1、上三旗乃天子所领之旗,下五旗由宗师王公领属。
2、八旗的每一旗色内部,还分为满洲、蒙古和汉军。
3、上三旗内还有若干包衣佐领,统一由内务府管理,又称内三旗。这种层层划分使得八旗成员存在身份的等级差距。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清朝皇帝会采用抬旗的形式,提升某些人在八旗系统内的地位。
例如,由包衣佐领、管领下人抬入满洲旗。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包衣佐领管领的身份较低,很多成员都要承担皇室的服役工作,具有一定奴仆性质。
因此,将其抬为满洲旗分佐领,实际上是提升了八旗包衣的身份。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功勋卓著的旗人官员,或者一些得皇帝看重的官员,其家族由下五旗抬为上三旗,由此摆脱了与原属王公的身份约束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21:39
清朝各旗是什么意思
清朝各旗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清朝以“上三旗”为贵,即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
清朝初年,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八旗增设管旗大臣,由大臣牵制八旗诸王。皇帝自己直接统辖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而其余五旗则分别由和硕亲王执掌。
顺治之后,把正蓝旗替换为正白旗,形成真正的“上三旗”,这三旗由皇帝亲自掌管,地位高贵,人多势众,成为八旗的核心。上三旗下五旗制度,造成了正身旗人社会地位事实上的差别。
只有上三旗才有资格守卫皇城,挑取侍卫,皇帝外出时担任扈从,皇帝最依重的亲军全部来自上三旗。下五旗的人只能守卫京城外围,或者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戍卫。
下五旗的人只有在立下功勋或者得到宠幸的时候,才能被抬入上三旗,称为“抬旗”。
在清朝时什么叫入旗
入旗像现在换户口一样,好处太多了:
一、高考容易
尤其是清初。雍正前搞满汉两榜。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优待,只考翻译(满-汉)。
二、官路畅通
科举本是选官的根据,但满人当官不必通过科举考试。乾隆时大学士60人,汉人25,旗人35,汉人全是进士,旗人只有4个。
三、社会保障
国家向旗人发放奉银禄米。
四、司法豁免
汉人判徒刑一年,就得坐满一年牢,而等罪旗人带枷20天便可。汉人被判流放2000里,旗人带枷50天即可。在清朝,在旗者称“旗人”,而相应地,不在旗的就叫“民人”。是不是旗人很重要,旗人是满清的第一等人,享有很多特殊权益,“旗民不结亲”----违者可依旗规重惩,甚至可以杀头。----清朝的旗制是高于国法的,从皇室到一般旗人都是先服从旗制,后服从国法,所以宗室子弟犯错不由国家典法处置而由宗人府处置,旗人自称“奴才”而不称“臣下”,而旗人犯了制,可以“家法处置”而不经“明正典刑”,甚至可以生杀予夺。
清朝抬旗是什么意思
清朝实行八旗制度。而八旗子弟兵又分为满族八旗子弟兵。蒙古八旗子弟兵和汉族八旗子弟兵。其中满族和蒙古两族八旗子弟兵地位最高。汉族八旗子弟地位最低。而八旗子弟兵内部又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清朝抬旗主要指的是如果是汉族八旗子弟兵抬旗为满族八旗子弟兵。满族八旗子弟兵下五旗抬旗为上三旗子弟兵
抬旗是什么意思
所谓抬旗,就是将某旗佐领下某家人或其整个家族,抬升入地位较高的旗分中;或者由包衣佐领,改为没有奴仆性质的旗分佐领。抬旗这种特殊制度之所以能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八旗系统内部存在等级差异。
清朝的八旗系统分为上三旗、下五旗,上三旗是镶黄、正黄和正白旗,下五旗是正红、正蓝、镶红、镶蓝和镶白旗。其中:
1、上三旗乃天子所领之旗,下五旗由宗师王公领属。
2、八旗的每一旗色内部,还分为满洲、蒙古和汉军。
3、上三旗内还有若干包衣佐领,统一由内务府管理,又称内三旗。这种层层划分使得八旗成员存在身份的等级差距。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清朝皇帝会采用抬旗的形式,提升某些人在八旗系统内的地位。
例如,由包衣佐领、管领下人抬入满洲旗。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包衣佐领管领的身份较低,很多成员都要承担皇室的服役工作,具有一定奴仆性质。
因此,将其抬为满洲旗分佐领,实际上是提升了八旗包衣的身份。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功勋卓著的旗人官员,或者一些得皇帝看重的官员,其家族由下五旗抬为上三旗,由此摆脱了与原属王公的身份约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