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认为,单纯以“学以致用”的能否~~~怎么修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23:1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21:20
新课程进入全面实验,我国中小学考试与评价改革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体现着全新教育理念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方案业已公布,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发布的第一个较为全面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重要作用。
如何理解和实施新的评价与考试方案?近日,笔者就这个问题,走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
突破素质教育的“瓶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多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评价标准,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打破这套标准,建立一套全新的适合于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不再以考分和名次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已成为中小学呼声最为强烈、最为关注的问题。
2001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目前的考试评价制度,成了扭曲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不仅把高中教育,甚至把初中、小学教育也导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期,教育部曾在9个省(市)对1.6万名学生、2000多名校长、教师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在10个省(市)对1.4万多名学生、1600多名校长、教师中对普通高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以学业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被简单、机械、错误地使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评价体系不科学;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偏重智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德育实效性差;更多关注书本知识和技能,学生的道德、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尊重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日常教学中关注更多的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解题技巧,而对于创造力、情感态度、个性发展则关注较少。教学中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验,而85%的高中学生认为分数并不能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除纸笔测试外,学生所期望的评价方式是成长记录、活动中的表现和同学评议。城市小学和乡村初中“经常”或“总是”在全班公布考试成绩的比例在60%左右,在城市初中这一比例已达到75%。对于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有70%的学生感到紧张、害怕或讨厌。有40.1%的校长认为公布考试成绩对学生有消极影响。
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积极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验的根本保证。为此,教育部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听取了专家、校长、教师的意见,着手制定《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简称《通知》。
评价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
究竟什么是评价?评价的功能是什么?这是评价考试改革要回答的首要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评价被严重地扭曲为考试、打分、排队、甄别与选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指出,这个评价体系的建立,就是要改变评价过于注重甄别、选拔的功能,倡导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当前,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技术,都有了本质性的变革。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改变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改变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状态,重建学校文化。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消极的方式所控制,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要为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为此,《通知》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要方法多样,探索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评价方案突出了三个评价体系的建立,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核心思想是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伴随着评价功能的改变,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都发生了改变。比如,评价学生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学科学习目标都作出详尽规定,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具体建议。比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时关注学生在以下诸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一、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二、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三、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四、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五、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这一改革举措,是对中小学评价与考试的全面创新,使沿用了40年的评价学生的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
关注学生发展过程,采用多种评价
方式,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要纠正原来一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法。强调重视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提出改进意见。
过去是考什么教什么,考试决定教学,其实是一种结果导向。现在是把人们的关注点引导到注重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好的过程,当然会有好的结果。教育工作不能仅仅追求结果,更应当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应当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此次评价改革,突出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趋势。这一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求。这是教育评价的新突破,也是与传统评价的主要区别。
评价一个人的发展,不仅仅考查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而对于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的发展如何评估,一直是国际性的难题。正如教育家指出的“不可能把人的发展目标完全精细的量化,智慧是不能被测量的”。专家认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的全面性与考试的有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无论怎样的考试都不可能反映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既然能力的发展不可能被精确量化,因而也就很难被测量。所以,更多的要靠日常的观察。因此,评价学生的措施与方法必须多样,除了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的评价方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比如,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行为观察评价、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此次评价改革提出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和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伴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运用成长记录袋反映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优势和不足,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其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同时提出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的形成应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的参与,使记录的事实典型、客观、真实。
在特定的任务和真实的情景中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改变单一的纸笔测验的方式,也是此次评价改革特别强调的。
专家认为,发展性评价的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重视过程,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另外,发展性评价强调给多次评价的机会,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
升学率不能成为评价学校的惟一标准
如何评价教师,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校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被提到显著位置。
《通知》要求,对教师的评价,重在促进教师的发展,不仅仅关注职业道德,而且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要求。评价的主要内容为职业道德、了解和尊重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惟一标准的做法,全面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教学和研究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强调应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改变用评比代替评价的做法。要建立以学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通知》还特别提出,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社会团体、民间学术机构组织的教学评比结果不得作为教师晋升、提级、评优等的依据。
长期以来,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做法,《通知》明确规定,评价学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领导班子、制度与管理、教学研究制度、体育与文艺活动等。其评价方法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评价学校应注重实证性的考察(如现场考察、访谈、问卷、听课、座谈、分析学校的原始记录和档案等),通过评价促进学校间的均衡发展,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
考试杜绝出偏题、怪题,
不得将学生的成绩排队、公布
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改进中考和日常考试,《通知》规定:“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近年来,中考和各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平时测验都在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和方式上,试题注意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增加试题的开放性,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重视实践操作,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各学科都在编制开放性试题、阅读理解题、归纳猜想题、画图设计题、实验探究题、信息迁移题等。化学、物理、生物80%以上的试卷有实验方面的考题;一些地方正在尝试进行理科实际操作的考查;50%的地区政治科目实行开卷考试;93%以上的地区在英语考试中加试了听力,部分实验区正在探索进行口语会话的考试。
《通知》要求,学期、学年结束,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特别指出不得将学生的成绩排队、公布。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目前,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已在部分地区展开,但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学校还存在着陈旧的评价和考试观念,对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存有疑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使中小学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掌握评价的基本方法;要以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念,使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学生成长记录将成为
中考、高考招生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在《通知》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通知》规定,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公办学校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也不得以考试的方式选拔新生。中考招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高中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以外,可试行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综合评价进行录取。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学生公开推荐制度。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和公示制度,坚决杜绝考试招生中的舞弊等腐败现象。
这项改革举措意味着,为学生的评价多提供了几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高考改革历来倍受各方面关注,《通知》对高考改革的思路作出详尽的阐述。《通知》指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要继续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自主权的原则,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高中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增加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活动及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为高校招生工作提供更多的学生成长信息,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记录成为高校招生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这些要求都切中时弊,是带有方向性的变革。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新方案的公布,是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这个《通知》的公布,对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将起到重要作用,教育部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加强领导,组织研究队伍,根据《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教育部备案。制定实施办法时,应充分吸纳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全面部署评价与考试改革工作,把这项工作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教育督导部门应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作为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本通知精神对现行督导评估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教研部门应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研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提高为学校和教师服务的能力,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校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报专题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21:16
教育专家认为,单纯以能否“学以致用”来教育学生,就会陷入实用主义的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