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22: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3:36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有眼不识金镶玉”,常用来形容缺乏识别事物的能力。其实,这句成语源自“有眼不识荆山玉”,源于《韩非子·和氏》中关于楚人卞和献玉的故事。卞和坚信荆山上的青石藏有宝玉,尽管多次被误判为普通石头,但他坚毅不渝,最终被证实为稀世宝玉“和氏璧”。这表达了对忠诚与真实价值的重视。
“金镶玉”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将金与玉巧妙融合,象征着高贵与纯洁。在中国文化中,金玉被视为尊贵吉祥的象征,李白的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就体现了这一点。金镶玉的出现,起初是楚国卞和献玉的偶然产物,后来成为皇家珍品,如“金镶玉玺”,历经变迁,流传至民间。
有趣的是,金镶玉并非仅限于古代,清代乾隆年间,金镶玉技艺由香妃引入中原,后在宫廷内流传,但乾隆工金镶玉技艺在清朝末期几乎失传。直到20世纪40年代,潘秉衡大师的恢复工作让金镶玉得以重生,但其制作技艺再次面临失传。现代琢玉大师的努力,使得金镶玉这项传统技艺在2003年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成为工艺精品,重新诠释了金玉良缘的内涵。
“金镶玉”是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所采用的式样,喻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玉良缘”,体现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和对运动员的褒奖。它的设计方案,创意十分新颖,突破了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奖牌设计单一材质的传统,又融入了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以“金镶玉”为创意的北京奥运会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