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00: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8:51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1cm.
(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也有可能是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
(3)凸透镜焦距为11cm,物距为8cm,物距小于焦距,所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照射到硬纸片上的光线不能折射到像点,但透镜的其它部分仍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所以在光屏上仍可以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折射到像点的光线比原来减少了,像比原来变暗了.
(5)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6)①将另一只眼镜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应用于远视眼镜.因为远视眼镜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将远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视网膜”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②取下远视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应用于近视眼镜.
故答案为:(1)11;(2)物距小于焦距 (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3)虚;放大镜;(4)完整;(5)3m以外后,像距几乎相同;
(6)①会聚;凸;后方;②近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8:53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1cm.
(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也有可能是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
(3)凸透镜焦距为11cm,物距为8cm,物距小于焦距,所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照射到硬纸片上的光线不能折射到像点,但透镜的其它部分仍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所以在光屏上仍可以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折射到像点的光线比原来减少了,像比原来变暗了.
(5)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6)①将另一只眼镜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应用于远视眼镜.因为远视眼镜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将远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视网膜”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②取下远视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应用于近视眼镜.
故答案为:(1)11;(2)物距小于焦距 (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3)虚;放大镜;(4)完整;(5)3m以外后,像距几乎相同;
(6)①会聚;凸;后方;②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