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神教传说--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史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9: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8:33
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场上,德国士兵惊讶地发现了一辆苏联自行火炮。这辆车辆的庞大体积和苏联装备的152毫米主炮让它们与三号突击炮形成了鲜明对比。德国人对这种装甲巨兽并不陌生,早在1941年攻入苏联领土时,他们就见到了装备152毫米重炮的KV-2重型坦克。然而,德国士兵戏谑地认为,苏联自行火炮最终被他们抛在了战场上,与两年前的KV-2重型坦克没什么不同。
然而,德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些苏联自行火炮将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与苏联红军一同攻入德军的首都,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终结第三帝国的命运。这股力量源于二战中的关键问题:如何让重炮直接抵近前线,对敌人的坚固工事进行精确射击。德国的三号突击炮和苏联的KV-2重型坦克在这一问题上给出了各自的解答。
在战争初期,苏联也致力于为步兵提供伴随火力支援的自行火炮,但实验性设计很快被放弃。1939年,苏联与芬兰爆发的冬季战争中,苏联自行火炮的不足暴露无遗。在战争的混乱中,KV-2重型坦克被抛弃在战场,仅有一辆KV-2在实战中进行了检验。1942年,苏联开始研发一种装备大口径重炮的自行火炮,以提高战场支援效率。
苏联军事工业在简陋条件下,为自行火炮选择了固定战斗室设计,这种设计易于生产,能塞下152毫米炮,并降低车体高度,减少被敌人击中的概率。最终,苏联选择了ML-20型152毫米加榴炮作为主炮,并使用KV-1/KV-1S重型坦克的底盘。新型自行火炮在25天内完成设计,正式命名为SU-152自行火炮。1943年开始量产,第一支装备SU-152的独立重型自行火炮团成立。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SU-152首次亮相,承担直射和曲射支援任务,击毁了12辆虎式坦克。然而,在后续战斗中,SU-152暴露了防御不足等问题,苏军要求改进型号ISU-152,其正面装甲厚度增加到90毫米,通风系统得到改进,炮塔顶甲可拆卸,便于维护。ISU-152成为了真正的量产大户,战时生产了2450辆,其中装备D-25S型122毫米炮的ISU-122更是达到了4075辆。
ISU-152在1944年初编入苏军的独立自行火炮团,成为苏联红军的得力战力,在柏林战役中跟随苏军西进。虽然设计粗犷,但依靠强力的152毫米炮,SU-152/ISU-152获得了“动物杀手”的称号,成为步兵们的可靠后盾。如今,无炮塔的自行火炮时代虽已过去,但SU-152/ISU-152作为卫国战争的功臣,将永远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