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为何不杀掉朱祁镇 朱祁钰究竟出于什么考虑没有下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9: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10:30
明代景泰八年(西元1457年)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北京城的月光格外明亮。而明代大臣石亨等人,却在这样的夜里,做出了一件只有在“月黑风高夜”才符合办的事情:那就是利用当时明代景泰帝病重的情况,发动政变,拥立已经退位长达八年之久的明英宗复位。
这场政变进行的很顺利:第二天清晨,明英宗就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并在十多天后,正式颁布诏书宣布废黜景泰帝的皇帝尊号。这便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
景泰帝被废黜一个月后,就莫名其妙过世了。后世的人很好奇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其他朝代,废帝往往很难善终。但是为什么景泰帝在位期间没有先下手为强,谋害明英宗?以至于养虎为患?
个人以为:这一切可以用形势不允许来形容。
1、景泰帝登位的特殊性
其实从性质上来说,景泰帝和历史上谋害废帝的新帝,本质上存在属性不同问题。
谋害废帝的先例,一般认为是南朝刘宋的开创者刘裕天子称帝时,形成的惯例:刘裕称帝的时候,由于年事已高的缘故,刘裕也深知自己在位年月不会太长。所以,刘裕必须考虑一下自己的身后事。
对于刘裕来说,刘宋王朝最大的隐患,其实就是死而不僵的东晋——要了解,东晋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上,想推翻东晋朝廷的权臣多了去了,不过都失败了。刘裕年轻时候也见证了桓楚朝廷对东晋朝廷的取代,但最终,桓楚朝廷的存在也只是昙花一现。
因此刘裕不能让刘宋重蹈桓楚的悲剧。于是刘裕对东晋宗室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除了当时在北魏地盘上讨生活的晋朝宗室,司马懿的后人,几乎都丧生在刘裕手里。
从刘裕以后,历朝历代的废帝,几乎都会在退位后不久丧生。也因此好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明英宗能够躲过一劫?难不成是靠运气?
答案当然不是这样。
原因在于,景泰帝称帝的特殊性。
历史上,杀害废帝的新帝,其皇位来源,几乎无一例外是来自谋朝篡位。而谋朝篡位,需要很强大的势力来作为背书才可以。但是,景泰帝的情况和以往的情况大不相同。
景泰帝起初只是明英宗的弟弟,大明代一个很普通的王爷。大明代的皇位,其实原本也没景泰帝什么事儿。直到某一天,不知天高地厚的明英宗,带着数十万明军去向瓦剌蒙古送人头,皇位才和景泰帝产生交集——明英宗带着数十万明军千里送人头,导致明代精锐部队被瓦剌蒙古消灭,而明英宗也在混战中被瓦剌蒙古俘虏。
虽然在以往的历史上,也确实存在很多皇帝被外敌俘虏的先例——比如晋怀帝、晋愍帝,又比如后晋的出帝,北宋的徽钦二帝。但这些皇帝都是在被外敌打上门的背景下被俘虏了,像明英宗这样主动送人头的,还真是前无古人。
成了俘虏的明英宗为了活命,表示愿意把大明代献给瓦剌蒙古。瓦剌蒙古的头儿也先当然表示笑纳。于是,明英宗开始为瓦剌士兵带路,帮着瓦剌大军接收明代的家产。
这一情况让明代朝廷大为恐慌。于是在明代大臣们的商议下,景泰帝作为明英宗的弟弟、明宣宗的儿子,才得以成为新的皇帝——大明代有了新皇帝,意味着明英宗对瓦剌蒙古的赠予,变得无效了——当然那时候没有国际法,如果有国际法的话,没准瓦剌蒙古对明代的吞并,还真可能有戏。
当然,也幸亏明代时候的国际社会不像后来清代那样,否则明代的合约不签则已,一签就是把整个朝廷打包赠予给外敌。
2、德行
景泰帝及时登基,让明代可以较为有序的组织抗击瓦剌蒙古。而瓦剌蒙古见难以吞并明代,便暂时放弃了对明代的企图,不过,明英宗还是被挟持回了瓦剌蒙古——也先考虑用明英宗跟明代勒索点好处,哪料到景泰朝廷压根不理会这一点:当然景泰皇帝骨子里多半也希望明英宗最好死在瓦剌蒙古地盘上才好。
逐渐的,也先开始焦虑起来:因为明英宗天天得消耗瓦剌的粮食。养着牛羊好歹能吃肉,养着明英宗几乎一点好处都没有。也先思前想后,觉得这赔本生意不能再做了。
话说这也先的文化水平如何,本还真不了解,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也先也不是一个没见识的人。甚至多年后,也先还自封自己为“大元天圣大可汗”,并一度筹备进攻中原。也先的这个尊号,其实也是争取入侵明代的合理性——复兴元代。
所以基于这些,也先肯定也能估计出景泰帝的想法。因此也先抱着给景泰帝添堵的心态,把明英宗礼送到明代。
景泰帝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将明英宗软禁:自己毕竟不是谋朝篡位上台的皇帝,而儒家思想认为:皇帝可以能力一般,但德行不能太坏。景泰帝如果谋害明英宗,肯定会背上德行败坏的名声。这对自己的皇位稳定性不利。所以,景泰帝只好咬牙忍耐,让明英宗以太上皇的名义存在。
最终,景泰帝在其在位的第八年时间里,遭遇了夺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