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京水利工程农田水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8: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01:22
早在东汉时期,北京地区就已经开始了水稻种植活动,这一创新源自渔阳太守张堪在顺义(今狐奴县)的实践。他利用沽水(即今白河)和鲍丘水(今潮河)开发了8000顷稻田,为当地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国时期的魏国,嘉平二年(250年),人们在永定河(今湿水)上建造了戾陵堰,并开通了车箱渠,这条灌溉渠将河水引向蓟城(即今北京)周边,灌溉面积达到了一万顷。这个水利工程一直被维护使用,直至唐代,对当时农业丰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金代和元代时期,尽管金口河无法用于漕运,但其上游区域仍具有灌溉优势,对京西稻田的灌溉有所贡献。明代和清代虽然明令禁止使用永定河水灌溉农田,但由于其带来的显著增产效果以及旱涝无灾的特性,两岸农民私自在河流附近开凿沟渠的现象屡禁不止。
尤其在白莲潭下游,现今东城区附近,金代曾引宫左流泉灌溉农田,年产量达到万斛。而在北京的西北郊,由于地下水较为丰富,自流泉众多,这使得这里成为种植水稻的理想之地。经过历代农人的努力,这片区域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京西稻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