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8: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5:04
北京古城在古代的水利作用十分显著,特别是漕运方面,对京城的粮食供应和军需物资运输起到了关键作用。自金朝建立中都以来,北京地区水资源匮乏,因此在发展漕运时,格外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水工程的建设。
南北两条通航水道在古代并存。北线运河源于金大定四年以前,虽历经改建,如元代至元十六年的坝河,通过七座拦河坝实行分段运输,但最终因水量问题在元朝灭亡后废弃。现存的坝河遗址见证了这段历史。相比之下,南线运河从金大定十二年开凿金口河,引浑河(今永定河)水,最初成功通航,但因浑河含沙量高、坡降陡,后改为利用白莲潭(积水潭、什刹海)清水和闸河来改善。元代郭守敬的通惠河工程是其中的亮点,长达164里,通过严密的水量控制,实现了漕运量约200余万石的高峰,直达大都城内的积水潭。
农田水利方面,早在东汉时期,渔阳地区就通过张堪的稻田工程进行灌溉。元代虽然禁止永定河引水灌溉,但沿河农民仍有私下引水。城市的扩张使得农田逐渐变为市区,如金代的稻田区域在元代成为城区,城市防洪和排水成为重要议题。永定河是防洪重点,元代和清代都有系统性整治,形成了一级至*的排水系统,有效地减少了城市内的雨涝问题。然而,清代后期的疏于维护,使这个问题在旧北京时期尤为突出。
water conservancy of ancient Beijing city 开发利用永定河与潮白河,并防治其洪水危害,保证漕运和城市供水是北京历代水利的重点。北京居民饮用水历来以井水为主,因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质量较好,条件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