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每次给生活费都说几句不舒服的话,该反驳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8: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23:47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固定,但每次要生活费的时候,我妈都会说两句让我听着不舒服的话,我该反驳吗?
不是应该反驳,而是应该思考。
一、
人究竟到了什么地步才会成熟?这是我看到这个问题想到的事儿,一个人成熟的时间真的有迟有早。我不愿说到“换位思考”这样的词语,我觉着它太概括,却是太肤浅了,更愿意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来更生动,更具体,更能够说明很多问题。其实一个人的成熟,不见得如他自己所说的样子,而是,一个人,不到那种地步,是无论如何达不到那种认识深度的呢。
想当年的自己,真的不甚了解父母的处境和心思,更不可能深入了解父母的苦辛和难言之隐。也许,只是知道父母亲的难处,却远没有设身处地去仔细想过。
一方面因为幼小的年龄真的不具备这样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同理心;另一方面呢,确实觉得自己是个情商太低的人,不善表达,有时却是情郁于心,不得发之于外。
直到今天,看待很多人,对待很多事儿,一不小心就会把心思龟缩到很狭隘的自我里面,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更不可能随时随地站在大局的角度,站在客观的视域去思考,去实践。
这真是一个人狭隘的自我和身不由己的悲哀。
二、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读书、工作最终应该是自己的事儿,父母有抚养的义务,孩子大学期间也有辅佐的义务。所以,大学期间的生活费,真的是根据各自家庭情况而定的。
天下没有几个不为孩子好的父母亲,而只有客观的经济能力不足或者自身经营不善的父母亲。但是,对于孩子教育这一点,我想,天下的母女爱子之心,人皆如此。他们肯定是为你好,为你将来能够稳定而优越,富足而幸福的。
涉及到生活费这一点上,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觉得是每月一万都不多,每月五百都不少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个家庭确实经济情况不一样。有的父母亲,月入好几万,不是家里有生意,就是父母为高收入职员。所以,即使给你每月一万,真的不能说多。
但是更多的家庭呢,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职员或者农民、打工者。所以,还是平常人家多,还是平常收入的人多。更有甚者,好多地方还有年收入几千元的家庭。
这个和父母亲的知识水平有关系,也和他们所在的地域、所处的社会阶层有关系,当然也涉及到身体状况和个人经济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很复杂的因素。从这个方面,作为孩子的你,实在应该从父母亲的身上吸取很多经验和教训。早些有个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
另一方面呢,天下之亲,莫过于血缘之亲。你更应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珍惜父母对你的抚养和生活上的辅助。
所以,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父母亲,作为大学生的你,是不应该嫌弃父母所给生活费不多的。应该和家里多沟通,多商量,看看这个事儿怎么做更好一些。同样道理,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也会很容易毁在家长的溺爱和放纵上面,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除了花钱和消费,有些却是一事无成的。
在孩子自己来说,也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比如假期做个兼职,或者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利用自己所学之长,补充家里的经济之短。再者,努力学习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那就努力学习,争取一些奖学金、助学金之类的。第三呢,绝大部分学校也有一些勤工俭学的项目,或者校园的公益类活动,对自己来讲,即是一种锻炼,也会有一部分经济补偿。
办法多得是,希望你参考,但前提应该是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安全的前提下。相信你这样,也会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学校的支持呢。
如果是父母离异的前提下,尤其是父母经济条件都不错的情况时,应该根据法律条文,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毕竟,纵使父母是离异的,也应该给你的学习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和支持。
如果你属于这样的情况,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事在人为嘛。
四、
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说实话,现在的孩子,比原先的孩子们懂事儿多了。一方面,家庭的具体情况,孩子也肯定有所了解,所以,太多的唠叨反倒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厌恶。另一方面呢,孩子对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安排。
所以,对待孩子,应该更多生活上的关怀和思想上的引导。多交流,少说教。而不应该过多的吐露自己的苦衷,甚至是对孩子过多花钱的埋怨。
因为很多家长受教育程度低,既给了孩子生活费,又每次唠唠叨叨很多繁琐的事儿。给孩子很多压力,适得其反。这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
我有个熟人,在他孩子上大二的时候,两口子下岗了。两口子做了个小生意,起早贪黑辛辛苦苦,生意不死不活,每个月只能给孩子五百元生活费。
看到父母亲劳累的神情,孩子也变得懂事儿起来,学习成绩优秀,并且在业余时间尝试网络写作,看了真让人感动不已。
等到大学毕业时,孩子已经能够月入五千了。两口子也因为这样的孩子而自豪。
我从而得到的告诫是,其实,苦难反倒是人生最好的一课。苦难中出来的孩子,更懂得生活的滋味,更有做自己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作者阿尚青子
图片源于网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23:46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固定,但每次要生活费的时候,我妈都会说两句让我听着不舒服的话,我该反驳吗?
不是应该反驳,而是应该思考。
一、
人究竟到了什么地步才会成熟?这是我看到这个问题想到的事儿,一个人成熟的时间真的有迟有早。我不愿说到“换位思考”这样的词语,我觉着它太概括,却是太肤浅了,更愿意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来更生动,更具体,更能够说明很多问题。其实一个人的成熟,不见得如他自己所说的样子,而是,一个人,不到那种地步,是无论如何达不到那种认识深度的呢。
想当年的自己,真的不甚了解父母的处境和心思,更不可能深入了解父母的苦辛和难言之隐。也许,只是知道父母亲的难处,却远没有设身处地去仔细想过。
一方面因为幼小的年龄真的不具备这样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同理心;另一方面呢,确实觉得自己是个情商太低的人,不善表达,有时却是情郁于心,不得发之于外。
直到今天,看待很多人,对待很多事儿,一不小心就会把心思龟缩到很狭隘的自我里面,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更不可能随时随地站在大局的角度,站在客观的视域去思考,去实践。
这真是一个人狭隘的自我和身不由己的悲哀。
二、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读书、工作最终应该是自己的事儿,父母有抚养的义务,孩子大学期间也有辅佐的义务。所以,大学期间的生活费,真的是根据各自家庭情况而定的。
天下没有几个不为孩子好的父母亲,而只有客观的经济能力不足或者自身经营不善的父母亲。但是,对于孩子教育这一点,我想,天下的母女爱子之心,人皆如此。他们肯定是为你好,为你将来能够稳定而优越,富足而幸福的。
涉及到生活费这一点上,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觉得是每月一万都不多,每月五百都不少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个家庭确实经济情况不一样。有的父母亲,月入好几万,不是家里有生意,就是父母为高收入职员。所以,即使给你每月一万,真的不能说多。
但是更多的家庭呢,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职员或者农民、打工者。所以,还是平常人家多,还是平常收入的人多。更有甚者,好多地方还有年收入几千元的家庭。
这个和父母亲的知识水平有关系,也和他们所在的地域、所处的社会阶层有关系,当然也涉及到身体状况和个人经济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很复杂的因素。从这个方面,作为孩子的你,实在应该从父母亲的身上吸取很多经验和教训。早些有个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
另一方面呢,天下之亲,莫过于血缘之亲。你更应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珍惜父母对你的抚养和生活上的辅助。
所以,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父母亲,作为大学生的你,是不应该嫌弃父母所给生活费不多的。应该和家里多沟通,多商量,看看这个事儿怎么做更好一些。同样道理,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也会很容易毁在家长的溺爱和放纵上面,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除了花钱和消费,有些却是一事无成的。
在孩子自己来说,也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比如假期做个兼职,或者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利用自己所学之长,补充家里的经济之短。再者,努力学习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那就努力学习,争取一些奖学金、助学金之类的。第三呢,绝大部分学校也有一些勤工俭学的项目,或者校园的公益类活动,对自己来讲,即是一种锻炼,也会有一部分经济补偿。
办法多得是,希望你参考,但前提应该是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安全的前提下。相信你这样,也会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学校的支持呢。
如果是父母离异的前提下,尤其是父母经济条件都不错的情况时,应该根据法律条文,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毕竟,纵使父母是离异的,也应该给你的学习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和支持。
如果你属于这样的情况,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事在人为嘛。
四、
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说实话,现在的孩子,比原先的孩子们懂事儿多了。一方面,家庭的具体情况,孩子也肯定有所了解,所以,太多的唠叨反倒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厌恶。另一方面呢,孩子对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安排。
所以,对待孩子,应该更多生活上的关怀和思想上的引导。多交流,少说教。而不应该过多的吐露自己的苦衷,甚至是对孩子过多花钱的埋怨。
因为很多家长受教育程度低,既给了孩子生活费,又每次唠唠叨叨很多繁琐的事儿。给孩子很多压力,适得其反。这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
我有个熟人,在他孩子上大二的时候,两口子下岗了。两口子做了个小生意,起早贪黑辛辛苦苦,生意不死不活,每个月只能给孩子五百元生活费。
看到父母亲劳累的神情,孩子也变得懂事儿起来,学习成绩优秀,并且在业余时间尝试网络写作,看了真让人感动不已。
等到大学毕业时,孩子已经能够月入五千了。两口子也因为这样的孩子而自豪。
我从而得到的告诫是,其实,苦难反倒是人生最好的一课。苦难中出来的孩子,更懂得生活的滋味,更有做自己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作者阿尚青子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