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9: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1:32
张晓华教授在学术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成果,他的论文涵盖了多个海洋微生物学的主题。以下是他的部分重要论文摘要:
在2011年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他与金光合作,探讨了《海洋新菌的分类与鉴定方法》,对新发现的海洋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在41卷第4期,69-76页。
同年,侯晓阳等人与张晓华合作,解析了哈维氏弧菌VIB645毒性相关质粒的结构,这一成果发表在41卷第9期,48-52页。
徐子男与张晓华合作的《鳗弧菌膜绑定溶胞壁质转糖酶MltD的表达纯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表在41卷第7/8期,101-106页,对鳗弧菌的酶学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红等人在41卷第6期的《黄海冷水团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中,研究了冷水区细菌的多样性,揭示了黄海独特的生态特征。
贾爱荣、王传娟和张晓华在《水生生物学报》34卷第3期上,完成了大菱鲆组成型热休克蛋白70的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为鱼类生理研究提供了新见解。
孙婧等人在《中国水产科学》17卷第4期中,克隆并分析了坎氏弧菌热不稳定溶血素基因,探索了其生物学功能。
白方方与张晓华在2010年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卷第6期中,探讨了哈维氏弧菌密度感应系统对胞外酶活性的影响,揭示了细菌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吕俊超等人的研究涵盖了大菱鲆养殖中的病原菌,如2009年《水产学报》33卷第2期的《牙鲆肠弧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和《养殖大菱鲆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的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学研究》,以及《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9卷第1期的内容。
张晓华的研究团队还深入研究了迟缓爱德华氏菌,如王燕等人在《中国水产科学》16卷第3期的《养殖大菱鲆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研制》,以及白方方等人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发表在16卷第4期,619-625页。
贺扬与张晓华合作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则在39卷第5期,979-987页,对这一重要病原体的致病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
张晓华,女,1965年9月生,英国赫里奥特-瓦特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微生物学及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