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02: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16:03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指出,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量增加时,其边际效用并非总是正向增长,反而可能会出现下降,甚至达到负值。以吃饭为例,当摄入超过适宜量时,继续进食反而会带来不适,增加的每一口食物可能带来的满足感减少,形成负效用。
然而,理性消费者通常会在边际效用降低到0时停止增加消费。这意味着,当额外的消费带来的收益不再足以抵消成本时,消费者会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进一步的负效用产生。
货币作为一种通用的商品,其边际效用并非如食物般直接呈现负值。随着货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起初可能会逐渐减小,但这并不会下降到负值。当效用达到一定程度后,货币的边际效用趋于稳定,如同常数,因为增加的货币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其边际效用几乎不再增长。因此,在简化分析时,通常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