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04: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0:46
武举,古代中国选拔军事人才的一种科举考试制度,起源于唐武则天时期(702年)。应试者需由州府推荐至京师,在尚书省兵部进行综合考核,包括长垛、骑射、步射、马枪、举重(翘关)、语言表达以及体貌等技能。通过兵部考试后,根据身份不同,会送到吏部进行选拔或直接授予散官职位。德宗时期曾暂停,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恢复。宋朝沿袭唐代制度,如天圣七年(1029年)设立武举,经过皇佑元年(1049年)的废置,到治平元年(1064年)再次设立,允许符合条件的官员或由朝廷推荐的人士参与考试。考试分为比试、解试、省试和殿试四级,最初以射箭和兵书理解为主,后来有所调整。殿试合格后,授予“武举及第”或“武举出身”的称号,北宋时期,成绩优异者可授予右班殿直等官职,南宋时则与进士科相似,殿试第一名为保义郎,其余依次授予承节郎、承信郎等职。元朝时期废止,明朝天顺八年(1464年)重启,清朝沿袭明代制度,武举与文举考试流程一致,仅名目上加“武”以示区别,授官等级也有相应的规定,如武状元授参将等,直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
官吏向君主荐举人员,泛称贡举。由古代乡举里选及诸侯贡士发展而来。汉初令郡国举孝廉,为贡举之始。后用以指科举考试。《新唐书·选举志上》:“开元二十四年,考功员外郎李昂为举人诋诃,帝以员外郎望轻,遂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宋史·选举志一》:“两汉而下,选举之制不同,归于得贤而已。考其不要,不过入仕则有贡举之科,服官则有铨选之格,任事则有考课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