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军:智能化助力半导体产业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20: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10:01
半导体与计算机相伴,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发展。
在2023年11月23日的中国临港国际半导体大会上,魏少军教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发表了《智能化助力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主题演讲。
演讲分为四部分:人工智能延伸认知能力、计算技术推动产业成长、全球产业格局变化、智能化支持中国自立自强。
人工智能延伸认知能力
魏教授指出,人类经历了三轮智能化浪潮。第一次在1946年,通用计算装置出现,具备计算、数据存储与检索能力;第二次在1990年,通用推理装置出现,具备逻辑判断能力;第三次在2017年,机器学习装置出现,具有分类与识别能力。
在第三轮智能化浪潮中,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如谷歌的DeepMind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领域超越人类,错词率低至5.9%。人工智能在认知能力上超过人类。
人类正进入智能化时代,信息革命延伸感官能力,智能化革命延伸大脑能力。
人工神经网络
魏教授回顾了人工神经网络概念的提出。1943年,沃伦·麦卡洛克和沃尔特·皮茨合作,对大脑神经元建模,产生了影响世界的神经网络。后来,David Hubel发现人类视觉处理机制,激发了对于神经系统更深层次的思考。
魏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主要分为类脑计算与深度学习。类脑计算采用存内计算架构,提升深度学习算法效率。深度学习通过算法、数据与算力,逐层学习特征表达,实现对输入的更好表达。
深度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开创者包括约书亚·本希奥、杰弗里·欣顿与杨立昆。
计算技术推动产业成长
过去几十年,人类经历了从科学计算、个人计算、移动计算、云计算到智能计算的时代。
智能计算时代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需要强大的计算引擎,具备适应各类应用、计算与存储密集型应用与高效处理边缘计算的特点。
人工智能芯片面临算法演进与统一算法挑战。英伟达GPU因其算力大与通用性受到欢迎。
高性能计算进入E级时代,超算速度与能耗成为关键问题。
魏教授提出,现有计算芯片架构难以适应下一代计算需求,呼唤新的计算芯片架构。
新的计算芯片架构
魏教授展示了硬件与软件可编程性的架构图,指出CPU等处理器位于第一象限,ASIC等专用集成电路在第三象限,FPGA等可编程逻辑器件在第四个象限。第二象限的新型架构需具备通用性、灵活性与先进工艺。
软件定义芯片技术是替代ASIC与FPGA的新型电路架构,有望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实现技术路线的超越。
全球产业格局变化
半导体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焦点。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各自推动《芯片法案》,全球市场分割,产业化进程受阻。
智能化支持中国自立自强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优势,5G与AI推动集成电路技术进步,满足全球经济发展需求。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将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