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01: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1:41
误区一:血脂正常不宜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必不可少。一些医生常以血脂化验作为是否应用调脂药物的标准,认为血脂指标正常则不宜应用调脂药物。正常的血脂检查指标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不同疾病人群,如伴有或不伴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其血脂标准水平不同。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例,健康人应保持在4.6mmol/L以下,高血压应低于3.38 mmol/L,冠心病或心肌梗死患者应保持在2.6mmol/L以下。因此,对正常人而言正常范围的血脂,对糖尿病、冠心病或心肌梗死患者来讲已属高值,应予以他汀类药物进行调脂治疗。由于他汀类药物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目前强调在以下情况,不论患者血脂水平如何,均应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①临床已有冠心病;②有冠心病等危症;③有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如代谢综合征。
误区二:他汀类药物仅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英国发表的HPS研究(心脏保护研究),涉及20536例冠心病或心血管高危人群。研究发现,不论患者基础LDL-C水平如何(包括LDL-C<2.6mmol/L),经辛伐他汀治疗后使LDL-C平均下降37,冠心病事件降低24,中风发生危险降低25,总病死率降低13。该研究大大拓宽了需要进行调脂治疗的人群,证实应用他汀类调脂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预防均有效果,而且这种效果随着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而加强。
多项研究表明,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50的患者存在血脂异常,服用他汀类药物对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比降低LDL-C更明显,无疑是他汀类药物多向效性非调脂作用的结果,也说明他汀类药物干预的不仅是血脂水平,更多干预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水平。
误区三:在调脂治疗时常以总胆固醇降低作为治疗目标
血清总胆固醇(TC)是指血清中各类脂蛋白所含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总和。通常情况下,TC=LDL-C+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因素,代谢相对较简单,胆固醇约占LDL重量的50,故目前认为,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LDL-C与VLDL-C同称为非HDL-C,由于TC中的主要部分是LDL-C,故LDL-C与TC的变化基本一致。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因此目前采用LDL-C取代TC作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评估。研究表明,降低LDL-C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LDL-C每降低1,冠心病的相对危险也相应降低1。
误区四:血脂异常只需服药,不必改变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血脂代谢紊乱形成的土壤,生活方式改变是调脂治疗的一部分,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基本和首要措施。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改变具有明显的降脂效果,在依从性良好的情况下效果可与他汀类药物相媲美,并具有更好的成本效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控制饮食者,其达标仅为同时控制饮食患者达标率的2/3。由此可见,控制饮食与改变生活方式在防治高胆固醇血症中的作用十分明显。生活方式改变是针对已明确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和肥胖,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能够降低LDL-C的食物(如植物甾醇可溶性纤维);减轻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采取针对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酒、限盐及降低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