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相关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2: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11:51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生丝织造"帛",单丝织物称为"缯",双丝则称为"缣",而更为精细的丝织品则称为"绢"。考古发现显示,早在殷周时期,丝帛的痕迹已经在古墓中出现,这表明当时的丝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然而,丝帛作为书画媒介的明确记载出现在春秋时期,《墨子·天志中篇》中记录了"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的情景,但那时丝帛主要用于贵族的书写和绘画,民间仍以竹简为主要书写工具。
尽管汉代发明了纸张,但由于"贵缣帛,贱纸张"的社会风气,多数人仍倾向于使用昂贵的丝帛。即使是宫廷贵族,也习惯于用它进行书画创作。在丝帛上作画,尤其是书画作品,往往需要施加胶浆,以防止书写时渗漏,这就是"生绡"的由来。丝帛的织造方式类似织布,宽度一般在一尺左右,汉代的标准长度为四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裁剪。因其柔韧性,丝帛通常卷在轴上保存和书写,轴作为支撑物,使线条显得短促且不均匀。
由于幅面限制,壁画常常需要将多块绢帛缝合拼接。在晚唐之前,由于没有现代的桌子,绘制长且流畅的线条通常是在墙壁上进行。因此,许多唐代之前的精美画作,尽管笔触均匀、勾勒精细,但其背后往往注明为"宋摹",表明是后来的摹本,而非原始创作于唐代或更早时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