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礼大师知礼之说大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3: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2:54
知礼大师在其学术生涯中,对《金光明经玄义》的广略本有不同的解读。他曾经阐述过光本,并对广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金光明玄义赞释」和「金光明文句备急钞」(已失传)。然而,慈光晤恩对此有所争议,他专攻略本,认为观心释在教义释中已充分阐述,广本的观心内容是后人添加的,主张真心观。知礼应同门善信之邀,撰写了「释难扶宗记」,解释广本的观心义,提倡妄心观,反驳晤恩的观点。
这场论战由源清和灵光洪敏的弟子梵天庆昭、孤山智圆加入,他们合作撰文「辨讹」以反驳知礼的「释难」。知礼则逐一回应,先后创作了「问难书」、「诘难书」等,持续时间长达七年。最终,知礼在景德三年整理了前后的十番问答,编集成「十难义书」二卷,还撰写了「观心二百问」。在庆昭的请求下,他们暂时停止辩论,但此后智圆又发表「金光明经玄义表微记」质疑广本观心释。知礼对此在智圆去世后发表「光明玄义拾遗记」反驳。
此外,这场论争还涉及色心关系、三千法相等议题。知礼在「观经疏妙宗钞」中主张色法与心法同具十界三千诸法,与咸润的独头色法观点相左。仁岳则提出心色不二的论点,批评了咸润的观点。然而,仁岳后来也与知礼的约心观佛观点产生分歧,撰写了「十谏书」等进行争论。直至知礼去世后,他的学说在妙悟希最的传承下得以广泛传播,知礼之说大行于世。
扩展资料天台宗有山家、山外之分,即起于知礼时代。知礼一派自认为是天台一宗的正统,以山家自称;而把和他们见解不同的晤恩、洪敏、源清、天昭、智圆一派贬称为山外。
知礼大师知礼之说大行
知礼在「观经疏妙宗钞」中主张色法与心法同具十界三千诸法,与咸润的独头色法观点相左。仁岳则提出心色不二的论点,批评了咸润的观点。然而,仁岳后来也与知礼的约心观佛观点产生分歧,撰写了「十谏书」等进行争论。直至知礼去世后,他的学说在妙悟希最的传承下得以广泛传播,知礼之说大行于世。
知礼大师知礼之说的成立
知礼的弟子净觉仁岳(生卒年不详)也不甘示弱,他撰写了「别理随缘十门析难书」,详尽地分析并反驳各种难题,力图确立知礼的理论观点。这场辩论逐渐平息,知礼之说在论战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和确立。
知礼大师经历
知礼大师的修行生涯始于七岁那年,他在汴京太平兴国寺跟随洪选出家,开始了他的佛门生活。十五岁时,他接受具足戒,专研律部,深入研究佛法。二十岁时,他转至天台螺溪传教院,向义通大师(九二七至九八八年)学习天台教观。在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年),义通大师圆寂后,知礼大师被邀请到四明祥符寺讲经...
知礼大师知礼极力发挥智 、湛然的宗义
知礼大师在著作「十不二门指要钞」的卷下,深入阐述了他的「别理随缘」理论。他强调真如在别教和圆教中的不同诠释。别教中的真如,被视为超脱于世俗差异的理体,远离具体的事相,被称作「别理」、「但理」或「一理」。它独立于差别之外,保持恒常不变。然而,圆教的观念有所不同,认为真如理中本...
知礼简介
知礼,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以其卓越的刻版技艺和深厚的佛学造诣闻名。他字约言,俗姓金,被尊称为'法智大师'和'四明尊者',原籍为四明(今浙江宁波鄞县)白塔巷。自7岁起,他便在太平兴国寺洪选出家,15岁时受具足戒,开始了对律部核心理论的深入研究。20岁时,知礼前往天台螺溪传教院跟随义...
知礼评价
知礼在学术上深受天台宗智和湛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他认为,仅仅强调'别理随缘'或'真如随缘'是不够的,真正的圆满境界应是'理具随缘'。他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并强化天台宗的教义,同时对华严宗关于性起说的观点持批判态度。知礼特别倡导的观心法门是'妄心观',这一理念源于《金光明经玄义》...
四明尊者教行录内容简介
《四明尊者教行录》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天台宗的第十七代祖师知礼的故事。知礼,生于965年,逝于1028年。他出生在天台宗的创立时期,至宋代,天台宗已逐渐衰落。知礼大举弘扬天台教观,名声远播,成为复兴天台宗的主要人物。宋真宗赐予他"法智大师"的称号,当时尊称他为"四明尊者"。这本书是由天台宗...
山外宗历史来源
直到北宋初年,知礼大师复兴天台宗,使之重振声威,但随后出现了“山家”与“山外”之争。天台宗强调“止观”并行,但理论偏重于知识,而知礼大师的时代,由于《金光明经玄义》的争议,导致“山外宗”(即持不同观点的宗派)的形成。宋朝的宗鉴和志磐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山家”与“山外”有明确区分,...
我若向刀山歌词
专辑:大悲咒发愿文 歌手:佛教音乐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消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消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
佛家说的 一念三千 是什么意思?
知礼大师在《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说:“今释一念,乃是趣举根尘和合一刹那心,若阴若惑,若善若恶,皆具三千,皆即三谛”。 概而言之,将十界乃至百界扩展开来的所有差别相,便称为三千世间。此三千世间,不在别处,而是具足在众生日夜漂浮不定的一念心中,故称一念三千。不过,这里顺带要说明的是:三千之数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