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礼大师知礼极力发挥智 、湛然的宗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3: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2:54
知礼大师在著作「十不二门指要钞」的卷下,深入阐述了他的「别理随缘」理论。他强调真如在别教和圆教中的不同诠释。别教中的真如,被视为超脱于世俗差异的理体,远离具体的事相,被称作「别理」、「但理」或「一理」。它独立于差别之外,保持恒常不变。
然而,圆教的观念有所不同,认为真如理中本身就包含了差别性,事理相融无间。真如随缘而生发万物,是整体的随缘,整体的不变,即在随缘的同时保持恒定,这就是「理具随缘」。正如「指要钞」中所述,其他宗派强调真如随缘而产生差别,这些差别源于无明,而真如本身则代表不变的淳一。当真如与无明相结合,才显现出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真如本身有所改变,而是为了揭示无明的存在和消除无差别。
知礼大师指出,如果只关注真如的随缘性,而忽视了理性的本质,那就是偏离了真如的本义。他认为,圆教强调的是真如的起始,而非其内在的具足,这种深度的观察和理解,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扩展资料天台宗有山家、山外之分,即起于知礼时代。知礼一派自认为是天台一宗的正统,以山家自称;而把和他们见解不同的晤恩、洪敏、源清、天昭、智圆一派贬称为山外。
知礼大师知礼极力发挥智 、湛然的宗义
知礼大师指出,如果只关注真如的随缘性,而忽视了理性的本质,那就是偏离了真如的本义。他认为,圆教强调的是真如的起始,而非其内在的具足,这种深度的观察和理解,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唐朝高僧湛然简介,湛然大师为中兴天台宗做出何贡献?
湛然极力发挥智之宗义,然而有时借助于《大乘起信论》,有时接近贤首家言,其独特学说,是“无情有性”论,他在《金刚C》、《止观义例》及其他著作中,按依正不二、色心一如之理,说佛性遍法界,不隔有情、无情、一草一木、一砾一尘,皆有佛性。但他在这里所说之佛性,是三因(正因、了因...
知礼评价
知礼在学术上深受天台宗智和湛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他认为,仅仅强调'别理随缘'或'真如随缘'是不够的,真正的圆满境界应是'理具随缘'。他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并强化天台宗的教义,同时对华严宗关于性起说的观点持批判态度。知礼特别倡导的观心法门是'妄心观',这一理念源于《金光明经玄义》...
智者塔院的发展历程
智者塔院经过修葺,正殿三开间,门匾为“智者大师肉身塔”。肉身塔用青石制成,连座高约7米,镂刻精细。2层6面,每层雕刻杆、枋、柱、斗、拱,第一层正面佛龛设智顗坐像。殿壁列天台宗17位祖师画像: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道邃、行满、广修、物外、元诱、清竦、羲寂、义通、知...
玄湛然大师什么东西
玄湛然大师 天台宗九祖-玄湛然大师(公元711-782年),唐代天台宗的高僧,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市)人,其家世习儒学,幼年便超然有迈俗志。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他年十七岁,游浙东,寻师访道。至十八年(730),于东阳遇金华方岩,示以天台教门并授以《摩诃止观》等书,...
能不能通俗地讲一下“法华三昧”和佛的“一切种智”?
其后,湛然撰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一卷,解释此十种行仪。智顗大师尝于光州大苏山入此三昧,而被引为千古佳谈。又据佛祖统纪卷八知礼传载,宋天禧元年(1017),知礼与异闻等十人,结修.法华忏,誓于三年期满,焚.身供养法华经。一切种智,佛三智之一。又作佛智。就广义言之,一切种智同于...
请问有谁知道佛教的宗谱
5章安大师 6智威大师 7慧威大师 8玄朗大师 9湛然大师 10道邃大师 11广修大师 12物外大师 13元琇大师 14清竦大师 15义寂常照大师(前2字为名,后2字为号,不要以为是日本人这是中国人以下一样)16义通惟远大师 17知礼大师 18南屏梵臻大师 19从谏大师 20择卿大师 21可观宜翁大师 22宗印元...
佛经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特点(包括文体、语体、文字、词汇、语法等...
观音玄义记四卷,宋知礼述记。 观音义疏二卷,隋智顗说,灌顶记。 观音义疏记四卷,宋知礼记。 六祖坛经(回顶端) 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慧能於韶州大梵寺坛上说法,门人记录下来,便尊称为六祖坛经。简称为坛经。 夹注辅教编六坛经赞题注上说:「始其众人欲请宗门第六祖大鉴禅师开演东山法门於韶阳大梵寺...
释迦牟尼佛述著的经典有哪些?
观音玄义记四卷,宋知礼述记。 观音义疏二卷,隋智顗说,灌顶记。 观音义疏记四卷,宋知礼记。 六祖坛经(回顶端) 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慧能於韶州大梵寺坛上说法,门人记录下来,便尊称为六祖坛经。简称为坛经。 夹注辅教编六坛经赞题注上说:「始其众人欲请宗门第六祖大鉴禅师开演东山法门於韶阳大梵寺...
湛然是哪里人
湛然极力发挥智_之宗义,然而有时借助于《大乘起信论》,有时接近贤首家言,其独特学说,是“无情有性”论,他在《金刚_》、《止观义例》及其他著作中,按依正不二、色心一如之理,说佛性遍法界,不隔有情、无情、一草一木、一砾一尘,皆有佛性。但他在这里所说之佛性,是三因(正因、了因、缘因),佛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