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外出会被收监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6:4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6:33
缓刑期间外出有可能会被收监,如果外出时间过长,并且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就会被收监。
法律分析缓刑期间外出我国法律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就有可能被重新收监。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一种法律刑罚和改过制度,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缓刑期间是可以外出的,但前提是应当报经考察机关(以前是*机关(派出所),现在是司法局(所))批准。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到中期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下,再考虑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认定其放在社会上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关键在于怎样来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人民*作出决定,由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没有统一的考量标准,因而有的考虑被告人犯罪的情节和案发后的悔罪表现、受害人的态度等等,在认定悔罪表现方面也大都将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情节(如自首、立功、从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赃退赔或赔偿受害人损失、是否缴纳罚金等作为考量因素,有的甚至将被告人不适宜监禁的因素(如疾病)、家庭因素(如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一些与被告人相关联的不合法的客观因素作为适用缓刑因素考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五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规或者*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6:33
第一,根据法律规定,缓刑犯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你私自离开本市,显然是违规的。一旦*机关追究起来,可以撤销缓刑,执行实刑。 第二,你说的“我认识的人缓刑期在外省的都好多,也没见有什么事”,是因为*大多无心管这些缓刑犯。所以,才会这样,但是并不是说*无权管,或者不可能管。这个就是机会成本的事,万一赶上哪个*心血来潮,把你叫过来谈话,结果你不在,那么你就麻烦了。如果缓刑期内,一直没找过你谈话,那就什么事都没有。 第三,火车站通常都不查身份证的。即便查,也只是查通缉犯,而不会查缓刑犯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6:33
缓刑期间外出有可能会被收监,如果外出时间过长,并且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就会被收监。
法律分析缓刑期间外出我国法律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就有可能被重新收监。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一种法律刑罚和改过制度,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缓刑期间是可以外出的,但前提是应当报经考察机关(以前是*机关(派出所),现在是司法局(所))批准。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到中期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下,再考虑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认定其放在社会上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关键在于怎样来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人民*作出决定,由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没有统一的考量标准,因而有的考虑被告人犯罪的情节和案发后的悔罪表现、受害人的态度等等,在认定悔罪表现方面也大都将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情节(如自首、立功、从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赃退赔或赔偿受害人损失、是否缴纳罚金等作为考量因素,有的甚至将被告人不适宜监禁的因素(如疾病)、家庭因素(如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一些与被告人相关联的不合法的客观因素作为适用缓刑因素考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五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规或者*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6:33
第一,根据法律规定,缓刑犯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你私自离开本市,显然是违规的。一旦*机关追究起来,可以撤销缓刑,执行实刑。 第二,你说的“我认识的人缓刑期在外省的都好多,也没见有什么事”,是因为*大多无心管这些缓刑犯。所以,才会这样,但是并不是说*无权管,或者不可能管。这个就是机会成本的事,万一赶上哪个*心血来潮,把你叫过来谈话,结果你不在,那么你就麻烦了。如果缓刑期内,一直没找过你谈话,那就什么事都没有。 第三,火车站通常都不查身份证的。即便查,也只是查通缉犯,而不会查缓刑犯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6:33
缓刑期间外出有可能会被收监,如果外出时间过长,并且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就会被收监。
法律分析缓刑期间外出我国法律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就有可能被重新收监。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一种法律刑罚和改过制度,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缓刑期间是可以外出的,但前提是应当报经考察机关(以前是*机关(派出所),现在是司法局(所))批准。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到中期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下,再考虑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认定其放在社会上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关键在于怎样来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人民*作出决定,由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没有统一的考量标准,因而有的考虑被告人犯罪的情节和案发后的悔罪表现、受害人的态度等等,在认定悔罪表现方面也大都将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情节(如自首、立功、从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赃退赔或赔偿受害人损失、是否缴纳罚金等作为考量因素,有的甚至将被告人不适宜监禁的因素(如疾病)、家庭因素(如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一些与被告人相关联的不合法的客观因素作为适用缓刑因素考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五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规或者*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6:33
第一,根据法律规定,缓刑犯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你私自离开本市,显然是违规的。一旦*机关追究起来,可以撤销缓刑,执行实刑。 第二,你说的“我认识的人缓刑期在外省的都好多,也没见有什么事”,是因为*大多无心管这些缓刑犯。所以,才会这样,但是并不是说*无权管,或者不可能管。这个就是机会成本的事,万一赶上哪个*心血来潮,把你叫过来谈话,结果你不在,那么你就麻烦了。如果缓刑期内,一直没找过你谈话,那就什么事都没有。 第三,火车站通常都不查身份证的。即便查,也只是查通缉犯,而不会查缓刑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