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19: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7:05
古镇历史上曾孕育出多位才华横溢的名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明代的刘东星和*时期的贾景德。
刘东星(公元1538至1601年),字子明,号晋川,本镇坪上人。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登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万历年间,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浙江提学副使、湖广右布政使、右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工部尚书等职。一生致力于立法平粜、解救灾民、治理黄河、开河围湖、修筑桥梁等重大工程,为国家和民众做出许多善行。明万历二十八年,在开挖界首西湖和泇河引漕工程中因积劳成疾,死于治河任所,实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东星酷爱文学,撰有《明灯道古隶》、《晋川集》等著作。
贾景德(公元1880至1960年),字煜如,号韬园。清光绪三十年甲辰科进士,先后任招远、郯县知县。辛亥*后,回山西任阎锡山都督府监职,1917年任省*政务*。1927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一直担任阎锡山身边的秘书长。从1942年开始,历任**铨叙*,*检委委员、考试院副院长。南京解放后,随**逃往广州和重庆,委任行政院副院长和秘书长。不久,又逃往台湾。1951年后,分别担任考试院院长、国民大会代表、*检察委员等职,并获得**颁发的一等金星勋章。1960年10月,因心脏病发作在台湾去世。贾景德在从政之余,喜欢写作,出版了《韬园诗集》和《韬园文集》。
贾景德故居位于镇内东西老街之北隅。由于其父辈在清朝为官,属于当地有钱有势的家族。1934年,贾景德担任太原绥靖公署秘书长时,回到家乡修建豪华的“贾府”,同时整修祖茔并亲自撰写墓志铭。贾景德故居坐北朝南,原建为三进院,但因战争和历史原因,临街的豪华大牌楼和其他许多建筑已被毁。现在仅存一院三排古式砖木结构的房子,以及被称为“贾谷洞”以北的一座门楼。房子均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青砖砌墙,屋顶覆以素板瓦,外观古朴大方。院东南仅存的门楼为歇山式屋顶,上置琉璃青瓦,斗拱相叠,美观精致。尽管门两侧的石鼓、石狮子早已不复存在,但仍能显示出当年官宦人家的威严和气势。
该镇位于沁水县城东45公里,是沁河流域的最大古镇,东以巍山为依,西有榼山为屏,从北至南是千年流淌的沁河水,陵沁、端润公路在镇内横贯交汇。有着近两千年的建城史,西汉曾在此设县,唐代就聚集众多的手工作坊,明清时期已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交通发达,成为沁河流域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是名震三晋的历史古镇。改革开放以来,端氏正经历着产业调整的裂变,成为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西移的重心和核心区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