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20: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23:36
护路八载余,治沙有妙招——沙漠中的绿色革命
站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包兰铁路旁的康文岩眺望远方。他眼中的沙漠并非静止的,而是充满生命力。“不同的风速、风向都在使沙丘持续流动。”他说到。为了确保包兰铁路这条穿越沙漠的巨龙平稳运行,固沙林场职工们已经与沙漠展开了长达八载的斗争。在这斗争背后,有一个治沙的妙招正逐渐展现于世。这片黄与银交汇之地见证了无数的艰辛与创新。而铁路的成功守卫得益于无数像康文岩一样的辛勤劳动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对这片沙漠说:“我们会想方设法让这种流动停下来。”
包兰铁路自建成通车以来已有六十余载。铁路建成初期,大风裹挟着沙丘覆盖了铁轨。为了保证铁路的畅通无阻,职工们采取了独特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在铁路两边铺设出长达五百米的方格防护带。这一防护法不仅保障了铁路的平稳运行,更为铁路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屏障。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麦草方格固沙法”逐渐暴露出成本高、失效快的问题。面对这一难题,康文岩决定深入沙漠,探索新的治沙方式。
康文岩大学毕业便进入固沙林场工作。他深知原有的治沙方式资源消耗巨大,决心寻找一种更为高效、持久的方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沙漠、探索更有效的治沙方式,他一头扎进了腾格里沙漠中。日复一日,他在沿线沙漠区奔走调查、搜集资料,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遥感监测的研究。“一个月有二十天我们都在沙漠里度过。” 康文岩说道。
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在微观层面研究沙粒的运动规律至关重要。因此他走进中科院沙漠研究所的风洞实验室,探究风洞实验中沙粒的运动状态与规律。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前人设计的麦草方格有其科学依据。基于这一发现,他决定探索新的材料以完善这一结构。经过数月的实验与尝试,可降解的混纺尼龙最终脱颖而出。
这种材料不仅易于编织形成适当的孔隙度,而且其耐腐蚀性确保了沙障的使用寿命长达十年之久。实验室的数据令人振奋,但实地测试同样不可或缺。于是康文岩带着新材料沙障在西北风最猛烈的季节里进行了实地测试。经过数月的努力与坚持,他成功证明了新式沙障在阻沙方面的优越性。这一成果不仅解决了多个铁路沙害治理技术难题,更为固沙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