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20: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16:39
在《大明风华》中,朱祁镇空有一腔热血,被王振一说,居然御驾亲征。正统十四年这场的土木堡之役却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人生转折点,因为在这场战役中,朱祁镇惨遭战败,自己还被俘虏了。
朱祁镇
关于土木堡之役的起因,历史史料完全把责任推到大太监王振身上。当时瓦剌崛起,也先派出2500人的使团,竟谎报是3000人,只是为了多领些赏钱。王振深得朱祁镇的信任,且手握大权,一气之下,按实际人数发放赏赐,还把贡马削价五分之四。王振此举直接激怒也先,也先兵分4路,大举攻明。
虽说王振不是好人,但明粉们和《大明风华》的剧迷们在这里可能会支持王振了。堂堂大明打赏瓦剌点钱只是意思意思一下,瓦剌还真想靠大明的赏赐发家致富吗?凭什么跑到大明这里骗吃骗喝?骗不到吃喝就发动战争,这也太不把大明当回事了。
土木堡
开战就开战吧,王振却无所畏惧,史料记载王振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史料用怂恿来形容这件事,言下之意是说朱祁镇本不应该御驾亲征,只是被王振忽悠了。可仔细一下,朱祁镇当时已经22岁,虽仍然年轻,但毕竟当皇帝已经14年了,也不再是不懂事的孩子。就算朱祁镇再怎么听王振的话,他自己心中肯定明白皇帝御驾亲征是怎么一回事。王振只不过向朱祁镇提出御驾亲征的建议而已,决策权始终是在朱祁镇手中。史料为了掩盖朱祁镇的过失,把责任往王振身上推。
那么朱祁镇为什么会选择御驾亲征呢?
1.朝中众臣并没有给出可行的方案。瓦剌出后兵的时间是1449年7月初,4路大军中以中路大军为主,也先率中路大军进攻大同,大同守军一战即溃。京城收到消息后,朝中众臣并没有给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在朱祁镇御驾亲征之前,朝廷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不过京城收到大同战败的消息应该是有是7月10日前后,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时间是7月16日。从时间上看,朝廷确实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合理的应对,朱祁镇御驾亲征的决定也过于草率了。
土木堡
朱祁镇做出决定到出兵仅花2天时间完成集结军队,显然准备不充足,这或许就是土木堡之役战败的主要原因。
2.朱祁镇心中确实想效仿明朝历代皇帝,在战场上建立功业。
明朝的皇帝素有亲征的传统。在朱祁镇之前明朝共有5个皇帝,朱元璋和朱棣作为开国皇帝,自然是多次带兵打仗,也多次御驾北征蒙古;建文帝和明仁宗朱高炽偏向文治,当皇帝时间也比较短。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也曾亲征汉王朱高煦叛乱。祖辈的功绩摆在那里,朱祁镇崇拜万分,也希望能够像祖辈一样,在战场上建立万世功业。
王振虽然是忽悠朱祁镇,但朱祁镇心中确实是想御驾亲征的。
于谦
3.这是皇帝与文臣争权的结果。自明朝建立以来,皇帝与大臣一直是相互争权,朱元璋和朱棣正是借着战场上的功绩和威望力压群臣。朱祁镇自幼当皇帝,由于年纪较小,朝廷大权就朝中文臣所掌握。随着年纪增长,朱祁镇希望牢牢掌握大权。而能让朱祁镇牢牢把握政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战场上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