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08: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05:10
印度的农业政策经历了显著的调整,早期以保护消费者为主,导致生产发展缓慢。1965年后,转向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关键措施包括设置购销价格、政府配售制度和缓冲库存。农产品支持价格由“农产品价格委员会”(后改名为“农产品成本和价格委员会”)建议,每年根据成本、比价等因素确定。政府通过印度粮食公司和邦级机构进行粮食收购和供应,保证粮食平价和安全。
补贴政策是政策的核心,特别是对小麦、大米等粮食作物的支持,后来扩大至更多农产品,以调整种植结构和促进平衡。补贴导致财政负担加重,而利益主要流向大农和城市中产群体,农村贫困人口受益有限。农业信贷政策上,政府大力支持农村信贷合作社,以抑制高利贷,后来引入商业银行和农业银行,扩大贷款来源,重点向小农和农业劳动者提供贷款,削弱了农村高利贷势力。
扶贫计划和农村综合发展计划针对农村贫困问题,如“六五”至“八五”计划中的农村综合发展计划,旨在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率并创造就业机会。政府通过一系列计划如农村就业计划和妇女儿童发展计划,致力于农村贫困的缓解。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灌溉工程和民间组织参与等方面取得成果,提高了受益家庭的生活水平。
农业合作社在印度农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包括提供信贷、销售和加工等服务,政府给予支持和培训。然而,合作社发展中也存在问题,如规模小、政府干预过多、地区间差距大等,这些都限制了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农民的收益。
印度自独立后40余年来,工农业生产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印度仍然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的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34.9%。从印度经济发展史来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