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07: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19:29
货币流通规律和货币公式是理解一个国家货币需求的关键。首先,货币需求量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1. 商品交换规模:这是通过商品数量和价格总额来衡量的。如果商品数量增加或价格提高,所需货币量相应增加。具体来说,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也就是说,它与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的乘积成正比。
2. 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货币流通速度越高,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少,反之亦然。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是反比的,也就是说,货币流通次数增加会减少货币需求,次数减少则会增加。
根据这些原理,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这意味着,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总量的增加会直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需求,而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则会降低这个需求量。
然而,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主要适用于金属货币流通的环境,对于不兑现的纸币流通,由于纸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过多的纸币并不会自动退出流通。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商品可供量和货币流通速度恒定时,流通中的纸币数量会直接影响一般物价水平。
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所以,它也被称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