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替换机械式雨量计,要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5 14: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3:15
诸多发明一旦被纳入教科书,往往会被视为不可动摇的真理,这不仅在思想上*了创新,从教育角度来讲,这种束缚同样带来了危害。此类现象屡见不鲜,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兴起和数值方法的广泛应用,几乎所有教科书式的方法都面临着类似的危机。
以一个简单且明显的事物为例,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获取最重要的气象参数——雨量,竟然如此不可靠!比如,雨量。
中国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雨量计是翻斗式(机械式)雨量计。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大国,雨量的监测质量直接关系到雨量是否能够被长期、持续、准确地监测,这对于滑坡、坍塌、泥石流、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预警,对于农业的保墒、病虫害预防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部署了十万台以上的翻斗式(机械式)雨量计,其设备原理和质量与国际使用的同类设备差别不大,但从使用效果来看,仍然让人无法不产生质疑。
在我们的应用场景下,翻斗式雨量计的结构原理存在以下致命性缺陷:
1. 收集器结构导致其必须进行定期清理
漏斗状收集器的入口大,出口却很小,这样的结构很容易让灰尘和着水所成的泥浆、树叶树枝、昆虫及微生物群落、鸟类动物的排泄物等,成为堵塞排水口的祸源。估计在不维护的情况下,翻斗式雨量计能够正常工作超过1年的数量不到装机量的50%,而原因就是以上所说。此类收集器结构在长期工作下如不做定期清理,必然会影响其工作的稳定性。
2. 大雨、细雨测量严重偏差
翻斗式雨量计正常工作时,水在重力作用下从收集器底部小孔流出,被一个平衡跷跷板状的双翻斗接住,一个翻斗满了同侧就会倾斜倒出,这时候对侧的翻斗就去漏水口下侧接水,如此往复。翻斗的每次倾倒都被计数,乘以每斗体积,作为降雨量输出。
由此可见,精度取决于每斗的体积大小,测量的水量的最大最小值与翻斗结构的摩擦力及最大振动频率相关。这就导致在现场应用中,大雨、细雨测量的严重偏差,而大雨、暴雨是我国各个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
3. 雨强缺乏实时性
另外,我们通常不太注意的一点,就是触发雨量计计数的那斗水,通常不是实时降雨,而是以前被收集器接住的水。这就导致了如果没有收集到足够多的水,雨量计是不触发的。
另外一种情况,大雨下雨量计不断测报的都是过去的雨水,输出的所谓雨强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实时性。同时,降雨对地面的侵蚀作用也无法反映出来。
当然,翻斗式雨量计设计上也存在一些缺陷,使得安装使用的要求、门槛相当高。例如翻斗底座要物理水平,不然会影响精度,并且后期无法矫正;安装固定必须使用水泥底座进行加固等。
翻斗式雨量计既然有这么多缺陷,那什么导致了用户的“固步自封”呢?
首先是历史“包袱”,降雨量数据大多都要长期收集,最长的百年以上。如果测量的方法和精度发生变化,那数据就不能放在一起处理,也就无法得出数学上可靠的趋势。但是这种考虑忽略了现代数值模拟技术。
其次是“权威机构”的影响。国际上主要的气象机构和中国国家气象局在这方面都是法定权威,因此大家就直接采用他们现有的设备方案,但无法“继承”的是他们的建设和维护专业能力。
最后,是成本。机械式雨量计生产量大,产品升级周期长,使得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都十分“划算”。
可是科学技术是在否定中前进的。在今天的应用场景中,我们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雨量计:
1.除了降雨的体积总量外还需要知道它们冲击地面的动能。
降雨量与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增加相关,降雨动能又与入渗率和地表侵蚀速度相关,是长期地形地貌变化、水土流失、灾害触发的重要物理参数,也是未来生态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采集相关历史数据就十分紧迫和必要。
2.需要实时高频的雨量计量,可通过积分输出各种传统的雨强数据。
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要以被采样信号最高频率一倍以上的频率采样出来的数据,才能反映信号真实全面的信息。
我们并不确定降雨频率的最高值,但是可以把采样频率大大提高(1K赫兹以上),用来最大程度获取信息。然后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方式,输出成传统的雨强(低频),甚至可以模拟历史上传统雨量计的输出。类似老电影的数字还原及数字电影的复古模拟。
这样,就需要电子化高频采样的传感器和数字电路,在设计中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非干涉机构
防止各种外部干扰,通过结构和数据处理把非雨滴的响应降到最低,甚至彻底消除,以及减少雨滴间互相干扰。简单说就是不让雨水堆积,最大限度减少测量过程中的雨滴碰撞导致的能量损失,最大程度提高传感器对雨量动能的响应。
2. 全电子化自动矫正安装误差、运行干扰
在数字计算能力高度发达的今天,还以机械结构获取数据,显然是十分落后的,但更主要的是对未来增量需求的不适应。因此设计一台全电子、抗干扰、高度容错性的雨量计就十分必要了。
3. 大规模空间部署
全球定位、精准授时、同步通信、重量轻、快速安装、免维护。人类社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需要传感设备的大规模空间部署。这对设备提出了全新的设计要求。
首先,小型化轻质化,要能够以最小的运力部署。其次,每台设备要做到实时定位、时间准确、同步的通信、以获得时间空间完备、传输实时可靠的数据。最后,规模部署的设备人工维护是不现实的。
4.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雨量计的唯一价值就是持续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传感器数据的精度作为一个必备的参数被人们忽视了其真实的意义,精度只有在准确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而准确的输出是什么呢?就是被测量的量变化不受干扰地被传感器捕获,并且产生了符合规律的输出量变化。
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外部干扰、系统异常,准确输出就要求设备能够分辨干扰,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该干扰的影响。可靠性,指的是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的质量能够持续保证,也需要设备和设备管理系统具有相当的智能。
那么这样的设备做得出来吗?其实已经有了,这是一台获得欧洲红点设计大奖的气象站,命名为天圻(点击蓝色字体,跳转了解天圻详情),该雨量计就基本具备了上述6项特性。今年我们还将推出单独的天圻压电式雨量计,从成本到功能都将是前所未有的。
近10年来,全球主要机构持续观测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一致认为未来气候波动性会进一步加大。
在我国的农业粮食保障、水资源利用、自然灾害的预警应对领域,雨量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全面监测都是紧迫的。
然而,大量现有的和新增的翻斗式(机械式)雨量计“尸位素食”,浪费的投资且不论,谁将为我们失去的获得未来保障和安全的基础数据的“机会成本”买单!
全面替换机械式雨量计,要快!